护士正在跟儿子交待注意事项护士正在跟儿子交待注意事项
广告
浙人医医生团队在讨论两老的治疗情况浙人医医生团队在讨论两老的治疗情况

  在浙江省人民医院接管的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病区里,有一间特殊的病房,住着特殊的三口之家——年迈的双亲和中年儿子。在这一场新冠肺炎疫情之下,三口人纷纷中招,家里其他亲戚也有在方舱医院的。父亲和儿子是普通型,老太太是重症。

  老爷子80多岁高龄,老太太也已经70多岁,两位老人都患有帕金森。老太太还有老年痴呆症,多年卧床,全身肌肉萎缩、关节僵硬,生活完全不能自理。原有疾病加新冠肺炎,对于三口之家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考虑到这家老夫妻的病情,医护人员特意将他们和儿子安排在了同一个病房,方便儿子照顾父母。记者 张煜锌 通讯员 陈晓华 杨陶玉

  1米8大男人像女儿一样 细心照顾父母

  “渴不渴?”“烫吗,来吹一吹。”

  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这对老夫妻47岁的儿子照顾起父母来却是没有一点怨言。浙江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宋美君副主任医师常常感慨,一个1米8的大男人,喂水、喂饭、翻身、换尿袋,各种琐事都做,“都说女儿是父母的贴心小棉袄,这个儿子跟女儿一样细致”。

  有一次,宋美君夜查房时,发现老太太躺在床上咳嗽,由于老年痴呆的关系,老太太长期卧床,所以咳痰能力差,儿子正在用不够专业的手法给老太太扣肺。放在平常,病房里都是专业的护工在做这样的事情。宋美君连忙教这位儿子用正确的手法给老太太拍背扣肺,告诉他力度、时间间隔等。

  隔离病房里的患者,大都没有家属陪护,现在疫情当前,病房里没有护工,加之病房里重症病人多,护士们也人手有限,这个孝顺的儿子帮助承担了护士们一部分工作,让医护团队非常感动。每次查房,大家都心照不宣地多去看几眼。

  一次,老太太渴了,示意儿子给她喂点水,没喝几口,老太太有点呛到。刚走到门口的副护士长李凌霄听到咳嗽声,心都揪起来了,一个箭步冲上去先把床头摇高到30度,然后查看老太太的情况,并现场给儿子教了一番如何喂水。

  护士长从杭州千里邮寄增稠剂

  把自己省下的蛋白粉给老太太

  病房里条件所限,吞咽功能不好的老太太缺乏米糊、麦片等日常糊状的食物,这些糊状食物可以防止误吸等情况发生。但一家人都在医院,其他亲戚也在方舱医院,已经没人能给他们送来东西。宋美君说,看着老母亲没有合适的食物可以吃,儿子眼泪都要出来了。

  下班后,医护们在工作群里讨论,大家纷纷献策献力。副护士长李凌霄立即电话联系杭州的同事,搞定了一大包增稠剂(在水中加入增稠剂,水变成糊状,吞咽有问题的人就不会呛),千里邮寄到武汉,连同自己省下的蛋白粉一起交给患者儿子,教他如何调配,如何安全喂食,如何减少误吸。等李凌霄再一次进病房时,发现儿子已经能熟练地为母亲喂水、喂食了。

  父子俩基本达到出院标准

  老太太也明显好转病情稳定

  自2月23日正式接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病房以来,浙人医的医护人员对这特殊的一家三口就给予了重点关注。

  医生团队在每日医疗组长会议的时候,会着重讨论这两位老人的治疗方案,每组日查房、夜查房的时候也特别关心这一家人的病情,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老人长期卧床,即使是重症也要慎用激素,抗病毒药物也不能全上,怕影响她的肝肾功能,在抗生素的选择上也是慎之又慎,考虑抗菌谱的同时更要关注对她神经系统的影响、肝肾功能的影响等等,每一个医嘱的更改都是经过多方讨论并权衡后决定的。

  护理团队在监护方面更是细上加细,多次加开工作群会议,针对这个特殊的家庭进行讨论。比如,每次查房时都会帮助儿子一起给母亲翻身,防止皮肤的压伤;每次都会检查一下导尿管看看有没有漏尿,尿袋需不需要放尿;吃饭时间会协助儿子一起给两位老人喂饭,有时候老人不配合,还跟哄孩子一样耐心。

  好消息是,一家三口住了20多天,在医护人员的精心照料下,一天天好转起来,现在父子俩基本达到出院标准,老太太也明显好转。预计这两天就能出院了。

更多精彩内容!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新浪浙江官方微信( v5sin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