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
绍兴

新浪浙江>绍兴 >正文

新浪网绍兴名人会客厅之少儿艺校校长马士力:在教育热土上播种,传承阳明文化薪火

2024年06月05日 17:35 商讯 

  马士力简介:

  马士力,中学高级教师,绍兴市少儿艺术学校校长,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绍兴市阳明小学创始校长,绍兴文理学院教育专业研究生指导教师,绍兴市文化产业研究院兼职研究员,越城区委党校首批兼职教师,绍兴市社科人文宣讲团讲师,浙江省儒学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传统文化专委会学术委员。

  2024年5月23日下午,绍兴市少儿艺术学校校长、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马士力做客新浪网绍兴名人会客厅。马校长以其深厚的教育情怀和对阳明文化的热爱,赢得了师生及社会的广泛赞誉。作为教育工作者,他秉持着对教育工作的由衷热爱,始终将孩子们的需求和成长放在首位,用心为他们创造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作为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他致力于推广和传承阳明文化,将“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核心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工作中,让阳明文化在孩子们心中生根发芽,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了积极贡献,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教育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也为推广和传承阳明文化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Q1:作为校长,您在教育领域有着深厚的积累。能否分享一些您的教育历程和心得?

  A:我在教育领域的生涯跨越了三十余载,其间还有长达二十年的校长管理经验。我的教学足迹遍布高中、初中、小学,甚至幼儿园,这些经历让我对教育有了更全面的理解和感悟。校外,我还积极参与社区、银行、党校等社会各界的讲座和培训。这些丰富的人生履历,使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育的意义和价值,也促使我不断探索和追求更高层次的教育理念和方法。

  Q2:作为绍兴市少儿艺术学校的校长,能否简要介绍一下贵校的特色和成就?

  A:绍兴市少儿艺术学校作为我市唯一一所义务教育阶段的艺术类特色学校,专注于书、画、音、舞四大艺术领域,致力于为学生提供全面而专业的艺术教育。我校深受本土文化影响,特别是徐渭的艺术精神,提出了“青藤满园 少艺文长”的办学主题文化。在课程建设上,推行“青藤六艺”体系:琴、棋、书、画、球、乐,这一体系不仅涵盖了传统的琴棋书画,还加入了现代艺术元素,如“球”代表体育艺术,“乐”代表音乐舞蹈等。目前,已开设30余门体艺类课程,确保每位学生都能享受到有质量、有选择的艺术课程。

  多年来,我校凭借卓越的艺术教育成果,荣获浙江省艺术教育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招生政策方面非常开放,只要学生有艺术特长,就有机会通过术科测评加入少儿艺校,共同探索艺术的奥秘。

  Q3:您如何看待艺术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

  A:首先,艺术教育对儿童心理健康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通过艺术表达释放情感,缓解压力,培养阳光心态。有数据支持,艺术专业的学生往往拥有较少的心理问题,这一点在我们的毕业生中也得到了验证。

  其次,能够显著提升儿童的文学素养。在创作过程中,孩子们需要深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这不仅能够拓宽他们的知识视野,还能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能够培养儿童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个拥有良好审美能力的孩子,能够更好地欣赏生活中的美好,同时也能够用更加生动、准确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此外,对儿童的身体健康具有积极作用。相较于其他学生,艺术学校的学生近视率较低,这可能与他们经常进行户外拓展活动、减少电子屏幕使用时间有关。

  最后,艺术教育对儿童未来事业和生活也有所帮助,有从事科研和法律工作的校友表示,虽然他们并未坚持艺术道路,但艺术教育对他们的影响却是深远的,为他们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和创造力,使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出色。

  Q4:您一直致力于推动绍兴的阳明文化和教育事业的发展,您为什么对阳明文化有如此深厚的情感?

  A:大约三十年前,我参观了会稽山阳明洞天。这次经历让我开始接触并深入了解阳明心学。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发感受到阳明学中“知行合一”的思想在教育领域的重要性。

  陶行知先生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育家,他深受阳明先生“知行合一”思想的影响,将自己的名字从陶文浚改为陶知行,再改为陶行知。因此,当我们对陶行知先生表示敬意时,实际上也是对阳明思想表示认可。我坚信,传承和发扬阳明文化,对于推动绍兴乃至全国的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我的动力所在。

  Q5:您发起成立绍兴市第一所以阳明命名的学校,背后的初衷是什么?

  A:当时我到鹤池苑小学工作,我意识到学校原有的主题并不鲜明,缺乏一种能够深入人心的文化底蕴。于是,我希望能将阳明文化引入学校,使之成为学校独特的灵魂。阳明心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虽然当时被视为“险学”,因为它带有唯心主义的色彩,但我坚信其在教育方面的价值是无比宝贵的。

  尽管在提出成立阳明小学的想法时,我遭到了身边朋友的反对,在改名过程中也接到了不少投诉和媒体的质疑,但我仍然坚定地走下去。因为我深知,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培养人的品格和情操。阳明文化中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思想,正是这个时代所需要的教育精髓。因此,我希望通过成立阳明小学,将这些宝贵思想传承下去,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更为丰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Q6:您是如何将阳明心学的理念融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中的?

  A:在成功创办阳明小学后,我致力于将阳明心学的精髓融入学校的教育教学中。为此,我设计了“1445心学万里行”课程体系,并创设了全国唯一的微型德育课——“静悟课”,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体验和实践阳明心学的智慧。

  首先,通过“一日仪式”来培养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和自我反思能力。晨诵和午读时段,诵读《阳明家训》等经典著作,聆听阳明故事。在课后静悟环节,引导学生每日进行自我反思,通过内省来改进自身,实现心灵的成长。比如,在推广“光盘行动”时,会有部分学生为了应付检查而将食物偷偷倒掉,通过静悟课程,引导学生从内心深处理解并践行这一理念,他们开始真正领悟到“光盘行动”的意义,并自觉地将其融入到日常生活中。

  其次,结合“四大典礼”来传承和弘扬阳明文化,包括开门典礼、开学典礼、休业典礼和毕业典礼。在开门典礼上,赠送学生良知火炬和福袋,这不仅象征着点燃学生心灵之光、传递正能量,同时也意在帮助学生克服放假后的慵懒,重新找回对学校的热情;开学典礼上,延续开门典礼的活力,用新奇的元素和惊喜,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新学期的期待;休业典礼上,回顾一学期的点滴,总结成长与收获;在毕业典礼上,赠送学生精美定制的毕业证书,这不仅是他们学业的见证,更是对他们未来人生的美好祝愿。同时,学生们还留下梦想宝盒,立下人生志向,带着阳明精神踏上新的征程。

  还通过“四大节会”(读书节、体艺节、家长节和教科节)和“五大体验课”(学工活动、免考生研学活动、假期实践活动、科技探索活动和立志远足活动)来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深化对阳明心学的理解。让学生走出课堂,亲身体验“知行合一”的深刻内涵。

  “1445心学万里行”课程体系以及一系列活动,将阳明心学的理念深深地根植于学校的教育教学中,这样的教育方式能够培养出更多具有阳明精神的学生,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同时,这一教育模式也为其他学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Q7:作为绍兴市王阳明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您如何看待自己在推广阳明文化中的角色,以及您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具体工作?

  A:一直以来,我致力于阳明文化的考证、传播与普及工作,希望让更多人了解和感受到阳明心学的独特魅力和深远意义。为了扩大阳明文化的影响力,我发起成立了全国阳明教育联盟,并承办了首届阳明教育联盟的现场会。此外,我还发起了全国“阳明之路”书画篆刻大赛和“吾心自有光明月”全球华人同念阳明中秋诗歌会等活动,通过艺术和文化的方式让更多人了解阳明文化。

  在普及阳明文化方面,我不仅在主流媒体上介绍阳明文化,还深入社区、学校、老年活动中心等地开展讲座和培训,向不同年龄层的人群普及阳明心学的知识和理念,让阳明文化在更广泛的人群中生根发芽。

  在学术研究和出版方面,我主编了《遇见王阳明》、连环画《王阳明传》等书籍,参与编写了《王阳明在浙江》、《心学之路王阳明行迹遗迹图》等作品。同时,我还推动了《山阴光相桥王氏宗谱》的编撰和发行工作等等。

  Q8:您被喻为绍兴建设“阳明故里”、打造“心学之城”大厦的“一块砖”,对此您有何感想?

  A:对于这个称号我深感荣幸,这不仅是对我多年来工作的肯定,更是一种鞭策。我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将始终坚守岗位,尽我所能去推动阳明文化的传播和普及。同时,这个称号也让我更加明白,我所做的工作不仅是为了自己,更是为了整个绍兴的文化事业和未来发展。因此,我将继续秉持着“承上启下”的精神,不仅要传承和发扬阳明文化的精髓,更要勇于创新和实践,为绍兴的文化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Q9:您认为在推广阳明文化的过程中,社会各界应该如何共同努力?

  A:推广阳明文化是一项需要社会各界齐心协力的重要任务。绍兴作为阳明文化的发源地,更应肩负起传承和发扬这一文化的责任。

  首先,我们要深入挖掘和整合阳明文化资源,充分利用绍兴的优势,让阳明文化焕发新的生机。同时,要注重创新,将阳明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使其更加贴近时代和群众。

  为实现这一目标,我们提出“五进”方案:进社区、进机关、进学校、进农村、进企业。这意味着我们需要在不同领域和层面,全方位地推广阳明文化。社区中举办讲座、展览等活动,增强居民的文化自信;机关单位通过教育培训,提升公职人员的文化素养;学校加强阳明文化教育,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农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的文化素质;企业推广阳明文化,塑造企业文化品牌。

  目前,我们已经取得一些初步成果,如创办以阳明命名的学校如阳明小学、阳明中学等、举办阳明文化相关活动等。但推广阳明文化仍是一项长期任务,需要持续加大宣传和推广力度,同时创新传播手段,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

  Q10:您在小朋友心中的校长形象是怎样的?

  A:在小朋友心中,我是一位“可爱的小老头”。我热爱教育工作,始终与孩子们保持亲近。作为校长,我努力为他们创造有趣且富有意义的活动,如积极推动大巴出行春游秋游,虽然组织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和压力,但我始终认为,只要用心准备,就能确保孩子们的安全和愉快。前不久,我还带领孩子们前往中国美院和浙江音乐学院进行研学,让他们提前感受大学氛围,开拓视野。

  我关注孩子们的饮食需求,不断更新菜品,推出他们喜爱的青藤艺术餐,让他们在品尝美食的同时感受到学校的关爱。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孩子们的才艺和自信心,通过开设“少艺大舞台”,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

  教育是一项良心活,需要用心去做。我始终秉持着阳明文化中的“致良知”理念,对我来说,把工作做好不仅是为了孩子们,也是为了我内心的坦诚和良知。阳明先生说,我们不应该怨天尤人,而应该专注于做好自己。当我用心去做每一件事,不仅孩子们的成长得到了保障,我也收获了内心的满足和宁静。

  采访/编辑:屠蔡唯嘉

  审核:叶关兴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通行证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24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