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落实全省大中小学“新时代变革实践”主题宣讲巡讲活动要求,进一步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近日,浙江财经大学校长魏江走进宁波中学,以《践行“八八战略” 科技创新走在前列》为题开展“新时代变革实践”主题宣讲,为师生上了一堂精彩的“真理的味道”大思政课。

  在近两个小时的宣讲中,魏江以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用鲜活的案例,浅显易懂的语言阐释了“八八战略”的深远意义以及浙江在科技创新领域的探索与实践,阐述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青年人才培养的深刻内涵。魏江从浙江创新发展的历史脉络到青年人才的核心能力培养,层层剖析新时代的变革逻辑,向师生全景呈现了浙江在“八八战略”指引下的精彩蝶变,呼吁青年学子要“为二十年后的时代而学”,成为兼具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完全之人物”。

  浙江创新密码:从“八八战略”到自立自强

  “浙江为何能孕育‘六小龙’‘七小凤’?”魏江以此为引,回溯浙江创新强省的探索之路。他用具体的案例和详实的数据阐述了“八八战略”对浙江省发展的深远意义,特别强调了科技创新在推动浙江经济腾飞中的关键作用。他指出,浙江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具有独特优势,尤其在面对外部技术封锁时,展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和创造力。魏江表示,浙江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始终将创新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持续推动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浙江省通过实施一系列科技创新策略,在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了卓越成就,为国内外提供了宝贵的发展经验。尤其是“八八战略”实施20年来,浙江以民营经济为根基,通过科技型企业家精神与科学家精神的融合,构建了“产业技术集群突破”的创新生态。浙江在破解“自主创新能力不足”“资源消耗型发展”等瓶颈中,逐步确立了科技自立自强的核心地位。

  教育蝶变:破解悖论,重塑选择权

  面对当前教育领域的焦虑与矛盾,魏江犀利发问:“为何起跑线上的赢家常成终点线的输家?为何有的学生和家长仍被本科专业‘绑架’?”他以“人生马拉松定理”破题:人生如马拉松,决胜关键在于突破“极点”——大学毕业后10年、20年的关键阶段。他提出“三阶段选择论”:青年应先追求身心健康,再锤炼毅力坚守,最终为未来“期权”蓄力。“教育不是灌输知识,而是赋予选择权。这种权利,源自是否成为道德、能力、素质兼备的‘完全之人物’”。魏江特别强调了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的核心作用。他表示,青年是国家民族的希望,青年是创新的重要生力军,宁波中学作为浙江省的知名中学,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和优秀的校友资源。他鼓励宁波中学的师生们要心怀“国之大者”,将学术与技术相结合,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未来的科技创新积极贡献力量。

广告

  寄语青年:锚定极点,书写先行者篇章

  “无学则无术,然有术无学则为工匠,当学术相兼,以学促术,以术促学。”在当前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魏江勉励同学们:要用学术的眼光来探究科技创新,要在“两个极点”的突破中实现自我超越,要将科学家精神与企业家精神熔铸于心,主动投身科技创新、制度变革与全球竞争的洪流。“一个人的成长与创新来自于好奇心和对兴趣的追求。”魏江表示,好奇心和兴趣是一个人一辈子成长的最大动力,不创新毋宁死。他激励同学们要将好奇心和兴趣作为成长的动力,发掘自身的兴趣所在,追求原始创新和根本性创新,作为科技强国的生力军,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要以“心怀国之大者”的担当在知识海洋中锚定人生坐标。

  对话困惑:兴趣、失败与坚持的辩证

  互动环节,宁波中学学生的提问将现场又一次推向高潮。“企业的动力来源于创新,人才的动力来源于兴趣,请问您是靠什么兴趣为导向成就了自己?”“原始创新中95%都会失败,请问失败后是继续坚持还是改变方向?”魏江以自身经历回应兴趣来自于坚持,来自于坚守后的成就,兴趣并非天生的火花,而是坚持中绽放的光芒。对于创新失败这一“终极拷问”,魏江的答案充满哲学意味:“创新失败不等于人生失败,甚至不等于研究失败。人生绝大部分尝试都会失败,但真正的成功者,是把失败当作路标而非终点的人。失败也是一种成功,在无数失败中能坚持到最后就是成功。”

  现场掌声雷动,有同学表示:“魏校长以生动的案例诠释‘八八战略’与科技创新的生动融合,让我深刻体会到战略引领的前瞻性与实践创新的紧迫性。作为青年一代,我们当以科技为翼,在时代浪潮中勇担使命,以创新之力书写未来答卷。”不少学生听完后感慨:“以前总觉得创新离我们很远,但魏校长讲的宁波企业案例让我明白,创新就是从小事坚持,甚至需要‘十年磨一剑’的耐心。我们理科生未来也可以成为这种‘协同引擎’的一部分。”还有同学说:“我之前一直焦虑选专业,但今天突然觉得,培养‘选择的能力’比选择本身更重要。”一旁的教师点头感慨:“魏校长的话点醒了我,逼孩子考高分,教会他们如何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更为重要。”(通讯员:赵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