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竹王崇拜,巴身小(leng)一族每年还要通过“望山节”来完成对祖先忠诚的追随。所谓的望山节,从农历的正月初二就开始了,这一天的任务是“望山扯茅草”:族人要爬上一座牛到不了的山头采茅草,负责采茅草的人,登上山顶,看到一个山坡就采一根茅草,总共要看完99个山坡,扯99根茅草才能回家。正月初三这一天要“茅草祭祖”,即用头天扯来的茅草和肉、米粑一起摆在堂屋竹席上祭祀祖先。其中,扯来的茅草还要精选出55根,修剪得上下一样齐。摆祭时,米粑和肉分成55份,每份上面都摆上一根茅草,然后就在族中老人的带领下开始祭祀祖宗。
那么,为什么要设置“望山扯茅草”这一环节呢?据说,巴身小(leng)的祖先们最早在贵州一带开荒辟草,随后就建立了夜郎国。夜郎国战败后,其王室后裔逃到此地深山中避祸。他们时刻怀念失去的美好家园,于是正月初二就爬到高山顶上,向着故国的方向眺望。为了使子孙后代牢记祖先从开荒贵州到灭国逃亡这一段历史,望山扯茅草就成为望山节中最耐人寻味的仪式。

风帆头,旗帜服,“背”在肩上的古国王印
但凡见过巴身小(leng)妇女那奇特发型的人,都会惊叹这些女子在发丝间塑造出的古老优雅的气质——少女们在前额挽出一只高耸秀丽的“螺髻”,髻上斜插红色木梳,酷似唐代女子所盛行的螺髻发型,这让巴身小(leng)的姑娘们宛如浮出壁画的唐代仕女。而已婚女子的发髻则更为讲究,一部分头发在左前额挽螺髻,剩下的头发要在头的右侧梳出一种巨大的三角形发型,看上去就像一面迎风起航的船帆,巴身小(leng)族人形象地称这种发型为“一边倒”。有趣的是,暮年的巴身小(leng)女人,也依然要在稀疏的头顶挽一个小小的螺髻,看上去就像一个日本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