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岁的李振宇,以前住在卖鱼桥,后来退休去了塘栖,前些天给85100000来电,想找40年前一起卖海鲜的兄弟陈忠民。

  之后,陈忠民来电:“我就是李大伯的好朋友。”

  昨天,在快报记者的牵线下,两位老人约好在塘栖古镇见面。

  去的路上,陈大伯心情十分激动,一路讲着两人以前一起卖海鲜的日子。

  他说,这几天,自己的电话一直没停过,好多朋友打电话来说,快报上有人在找你。听到这个消息后,他很惊讶,也很感动:没想到,失散那么多年的老朋友,依然没忘记他。

  1978年,两人一起被分配到杭州水产局工作,算是忘年交。58岁的陈大伯说,自己也一直很想念李大伯,几次路过假山路的冷冻厂时,都会四处看看,有没有李大伯的身影,“那时我还年轻,喜欢和年纪稍大的人相处聊天,可以增加见识,后来我离开水产局了,自己做生意,断了联系”。

  中午11点半,来到塘栖中学门口,一个人远远走来,正是李大伯。

  陈大伯立刻激动起来,笑着说:“来了,来了,哈哈哈,还是没怎么变啊!我一眼认出他。”

  李大伯的手中,还拎着一桶塘栖特产麻油,快步向我们走来。

  两个分别数十年的老朋友,终于见面了。握手、拥抱,用杭州话彼此说了同一句话,“好久不见”。

  李大伯递上塘栖现榨的麻油,而陈大伯则拿出早准备好的月饼。

  交换了礼物后,两位大伯漫步塘栖古镇,一边散步,一别互诉当年离别后的人生变化。

  陈大伯感慨,“后来,我结婚生子了,还在杭州换了好几套房子。之前的生意,也暂时不做了。人老了,目前在计划退休后的生活。”

  李大伯一脸怅然,“我也老了,前些年,得了酒精脂肪肝,一鼓作气把烟和酒都戒了。这几年,身体和胃口调理得都不错,人还吃胖了一点。”

  一路上,李大伯顺便客串了一次“导游”,“那一条街,都是卖特产和小东西的。现在走的这座桥和拱宸桥很像的,但比拱宸桥小一点。”

  “这些年,塘栖变化蛮大的,以前,沿街都是破房子,现在都是装修精巧的店面了。这里的老式房子呢,基本没变,就是把老房子修了修,更齐整了,也留着原来的模样。”

  走着走着,来到卖特产的小街,李大伯说,“喏,这里的青梅酒和糕饼都很有名,塘栖标准的老字号了,都是传统糕点,枇杷梗啦、方糕啦,现在外面很难买到了。”

  陈大伯回应,“是的,不像我们小时候,什么都没得吃,那时能吃到这些,毛开心嘞。”

  一对老朋友默契地对视,笑起来。

  走到拱桥时,两人同时想合影。于是,记者给这两个好朋友,拍下一张合影,这是他们分别20多年来的首张合影。临走时,两位老人拥抱了十几秒,十分难舍。

  李大伯说,“以后枇杷上市了,你们要再来,我带你们去摘塘栖最甜的枇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