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是中共中央国务院赋予浙江的重大使命。由浙江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主办的《有请发言人》推出特别节目“共同富裕浙里行”。

  本期话题是《“财”为共富“政”当时》。浙江省财政厅新闻发言人、总会计师倪学军来到节目现场,和大家聊一聊浙江乡村发展的各项财政支持。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承担着宏观调控、资源配置、收入调节等重要职责,是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

  2021年以来,浙江省财政厅勇闯“无人区”、勇拓“新蓝海”,建立健全专班化运作、清单式推进的工作机制,聚焦“三大差距”、主动担当作为,争当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探路者、模范生。

  聚焦地区差距,研究完善支持26县加快发展的财政一揽子政策,迭代优化绿色发展财政奖补等激励政策,探索深化分类分档财政转移支付等重大改革,研究调整省与市县的财政体制,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省与市县财政关系,助力全省域各地区协调发展。

  聚焦城乡差距,健全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财力保障机制,积极研究“钱随人走”机制创新,规范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标准管理,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既持续输血,推动优质公共资源向基层下沉倾斜;又加快造血,逐步提高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例,推动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打造新时代“富春山居图”。

  聚焦收入差距,全面梳理现有财税政策,对照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目标任务,特别是“扩中”“提低”行动方案,重塑财税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积极研究与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基础性财税制度安排,合理调节过高收入,增加低收入群体收入,精准做好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培育壮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快形成橄榄形社会结构。

  节目现场,倪学军对大家关心的问题一一作了解答。

  Q:

  财政部出台了《关于支持浙江探索创新打造财政推动共同富裕省域范例的实施方案》,浙江得到了哪些支持?

  A:

  此次财政部出台的《实施方案》,是除西藏、新疆外,财政部第一次全面支持全省域范围的重大改革重大战略,干货多、含金量高。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5+10”:

  “5”,即五大重点支持方向。分别为支持浙江省探索有利于推动共同富裕的财政管理体制、探索率先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效路径、探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财政政策、探索形成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政策、探索建立现代预算管理制度先行示范,具体有18条支持举措。

  “10”,即十项重点改革示范。包括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先行先试,体系化、集成化的“钱随人走”制度体系试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等。

  《实施方案》相当于顶层设计,每个支持方向和每项改革试点背后都有一篇大文章,需要浙江去探索、去创新。省财政厅将实行“清单式、项目化”工作推进机制,按年度列出目标清单和工作清单,实行细化量化闭环管理,确保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应,为全国高质量发展推动共同富裕提供浙江财政样板。

  Q:

  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内容很多,涉及面也很广,财政可以扮演好哪些角色?取得了哪些进展?

  A:

  “富裕”体现效率、要求做大做好蛋糕,“共同”体现公平、要求切好分好蛋糕。追求共同富裕是统筹效率和公平,在不断做大蛋糕的基础上分好蛋糕,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在这过程中,财政重点扮演好三个角色,发挥好三个作用:

  做大蛋糕。就财政而言,首先就是要做大做好“蛋糕”,要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充分发挥积极财政政策在促进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迭代升级财政政策供给,助力科技创新,提升浙江核心技术研发能力,大力培育涵养优质财源,提高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

  分好蛋糕。公共财政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做大蛋糕是为了分好蛋糕,让全省人民更公平地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连续17年将财政支出增量的三分之二以上用于民生支出。接下来,还将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

  引领变革。制定加快建设变革型财政组织的实施意见,组织实施三年行动计划,通过组织变革、手段变革、业务变革、能力变革,着力打造一支在共同富裕新征程中闯关夺隘、具有变革性张力的财政铁军。

  Q:

  怎么看待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A: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是统一的,并不矛盾。牺牲环境为代价,换不来所需要的高质量发展,也换不来共同富裕。

  Q:

  浙江的乡村发展过程当中会存在资金难问题吗?

  A:

  应该不会。再难也要保障好乡村振兴,省财政厅已经综合运用直接补助,建立基金、贷款贴息、担保贴息等多种手段,加快建立乡村振兴多元化的投入机制,绝不让资金难成为乡村振兴路上的拦路虎。

  Q:

  在共同富裕的大背景下,困难群众会不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和扶持?

  A:

  是的。目前已经建立了以基本生活救助为基础,专项救助和急难救助相结合的新时代社会救助体系。2020年浙江的最低生活救助标准已经达到了平均每个月886元,在全国各省区里排第一。今后也会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浙江的财力状况,逐步提高救助标准。计划到2025年,浙江的最低生活救助标准平均可以达到每年13000元。

  Q:

  在引导富裕人群回馈社会方面,财政部门有没有对应的财税政策?

  A:

  实现共同富裕需要人人出力,人人尽力,有能力的富人们参与慈善捐赠,这是一件好事,是一件锦上添花的事。浙江也有一项公益性捐赠所得税税前扣除政策。

  个人通过经过认定的公益性组织或者群众团体进行捐赠,捐赠额不超过他应纳税所得额的30%的部分,可以在税前他的应纳税所得额当中扣除。

  企业捐赠方面,捐赠支出不超过企业年度的利润总额12%的部分,也可以从应纳税所得额当中扣除。假如当年12%部分超过了,超过部分在以后的三年当中还可以继续抵扣。

  Q:

  缩短城乡差距,财政部门有哪些办法?

  A:

  不管是政策还是资金,都对山区26县给予重点倾斜和支持,包括实施区域统筹发展激励奖补政策、绿色发展财政激励奖补机制、山海协作专项资金、转移支付分类分档体系等。

  比如转移支付分类分档体系,主要是根据全省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财力的高低,将各个市县分为两类六档,设置不同的系数。财政困难地区享受高档次的转移支付比例,资金分配的时候向这些困难地区倾斜。

  Q:

  缩短城乡差距是一个输血的过程,要怎样才能激发它的内生动力?

  A:

  山海协作作为缩小地区差距的一个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财政部门给予积极支持。“十三五”期间,浙江省级山海协作产业园提升工程和山海协作生态旅游园区的建设,省财政就给了15个亿。

  其他市县也加大力度支持山海协作工程,比如这几年在推的飞地园区,各地的财政把飞地园区的基础设施项目建设纳入专项资金转移支付的范围。绍兴柯桥区和衢州江山市签订“消薄飞地”协议,5年内可以为江山市的50个经济薄弱村带来稳定高效的收益。

  Q:

  对山区26县的发展,浙江还有“一县一策”的做法对吗?

  A:

  是的,根据各个县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找准跑道,制定了“一县一策”。

  在已经出台的方案里,如仙居县,主要是生物医药产业,通过依托原有的产业,大力支持发展医疗器械,打造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医疗器械产业集聚区,争取打造成为浙东南地区医疗器械的转化基地。

  Q:

  从财政部门的角度来说,用什么样的政策来引导,在产业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过程当中,能够做到以绿水青山为主?

  A:

  创新构建了绿色发展财政奖补机制,主要通过有奖有罚,激励约束相结合,推动引导各级政府加强生态保护,促进高质量发展。

  以林、水、气主要反映地区生态质量的因素,作为计算的绿色指数。指数高的地方,获得的奖补资金就多;生态环境遭破坏、生态环境质量下降,要扣罚相应的补助资金。

  4年就这一项政策,省财政共兑现了奖补资金495亿,平均每年超过了120亿,单项的转移支付应该是全国最大的。

  Q:

  农村要做产业化发展,有怎样的财政政策支持?

  A:

  省财政厅启动了乡村振兴集成创新示范试点。通过竞争性评审,择优选择一批市县进行试点,给予一个地方4000万到7000万不等的资金支持。

  通过这样的示范建设,推动乡村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把原来的美丽乡村建设往美丽经济方面发展推动。

  Q:

  浙江农民的收入提升了多少?

  A:

  “十三五”期间,通过中央补助资金,省财政安排的资金支持达56亿。2017年到2019年,省财政又每年安排了18亿元,通过竞争性分配,择优选择了12个县,通过补齐低收入农户增收致富、基本公共服务有效供给两大民生短板。去年开始又连续三年每年安排18亿,拓展这些加快发展县,打通绿水青山转化成金山银山的通道。

  据统计,2020年,浙江农村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了31930元,跟2015年相比,增长了51.14%。

  Q:

  相对于城市,农村的文化活动不够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不够充实。对此怎么看?

  A:

  实现共同富裕,不单单是要物质的富裕,还要精神的富有。2015年省政府就确定了泰顺等10个县,进行了公共服务体系化建设,省财政厅支持1个亿,通过这一个亿撬动了社会资本36个亿,来投入到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当中。

  2017年到2019年,又完成了10个县,107个乡镇,1230个村社区的公共文化设施和服务重点提升。现在的农村,文化礼堂、灯光球场、健身器材、图书馆到处都是。像安吉县还把数字电影院建到了乡村,在农村就可以享受高品质的影视文化生活。

  下一步省财政厅将会同相关部门,进一步统筹现有的文化资源和文化专项资金,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

  继续支持启动农村的旅游业微改造精提升计划,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积极挖掘乡村的文化基因,来活化利用农村山区的传统文化积淀,支持打造4条诗路。

  以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导向,努力提高文化体育等领域的基础设施的效能。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者送戏下乡等多种举措,丰富农村的精神文化生活。即使生活在农村,心里也能装着诗和远方。

  共富路上一个都不少

  是努力的方向

  也是美好愿景

  一起期待

  编辑:丁桂花

  责编:李洲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