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自行车已成为大部分市民绿色出行的首选交通工具,目前,浙江在册登记的电动自行车约有2500万辆,平均每户家庭就有1辆。

  三年来,浙江因电动自行车引发的交通死亡事故占比30%以上,消防安全事故1800余起,安全形势不容乐观。

  在10月20日举行的全省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集成改革工作部署会上,“浙江e行在线”正式上线。

  该系统从生产、销售、登记、骑行、充停、维修、回收七个环节入手,构建混合编码、标配销售、合体登记、文明骑行、规范充停、诚信维修、闭环回收七大核心应用场景,打通了公安、消防、环保、交通、住建等10多个系统,集成了22项业务,汇集了上千万条数据,实现电动自行车全生命周期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为全国电动自行车综合治理提供了“浙江样板”。

  生产环节打造“混合编码”应用场景

  基于“浙品码”信息管理系统,以车架号、蓄电池序列号为唯一性标识,车辆、电池生产企业对合格产品进行赋码,切实保障产品质量安全,构建“来源可溯、去向可查、责任可究”的数字化监管追溯链。

  销售环节打造“标配销售”应用场景

  销售主体将销售的电动自行车和蓄电池在入库和出库环节实施扫码管理,确保销售的车辆、电池符合国家标准和CCC强制性认证要求,有效防止“道具电池”现象。

  登记环节打造“合体登记”应用场景

  实现浙江省非机动车登记管理与“浙品码”系统互联互通,公安交管部门扫码对车辆、蓄电池实物进行一致性核验,发放“码牌合一”的新型数字化车牌,实现车辆、电池、所有人信息“一码知全貌”。

  骑行环节打造“文明骑行”应用场景

  基于卫星定位系统或无源RFID等物联感知技术,结合“电子警察”,实现闯红灯、骑快车道、逆行、不戴头盔、停车越线等多种违法的精准监测和数据采集,并通过现场劝导、平台宣传教育等方式有效规范骑行行为。

  充停环节打造“规范充停”应用场景

  与消防救援部门实现数据对接,全面掌握电动自行车集中充停点情况;通过接入智慧充电、共享换电数据,及时感知充电风险隐患,有效预警处置,构建智能化、物联化安全充停新模式。

  维修环节打造“诚信维修”应用场景

  整合全省维修点数据资源,提供“维修导航”服务,方便消费者快捷查询、就近维修;引导维修点开展线上诚信承诺,及时上传电池更换信息,严管电动自行车非法改装等行为。

  回收环节打造“闭环回收”应用场景

  建立完善回收网点,规范回收处置行为。回收网点通过“浙江e行在线”上传淘汰电动自行车、池、牌的信息,与公安交管部门同步数据,实现车辆注销、资源回收闭环管理。

  据了解,浙江现有电动自行车强制性产品认证获证企业74家,约占全国总量的10%;电动自行车用铅酸蓄电池生产企业20余家,约占全国总产量的75%;锂电池生产企业30余家,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0%。

  系统自10月8日试运行以来,已有200余家企业生产的526309辆电动自行车实施赋码,67家企业生产的711278个蓄电池实施赋码。累计发放“码牌合一”的数字化车牌126块。

  材料来源:浙江省市场监管局

  编辑:缪歌妮

  责编:沈 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