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因海而生,面朝广阔东海,坐拥6000余公里的海岸线。

  这漫长的海岸线忽断忽续,虽说有海,但人们一度难以亲海,有些海塘也是“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

  2020年起,浙江启动实施一项惠及子孙后代的民生大事——海塘安澜千亿工程。

  何为海塘安澜,就是取海塘是保护浙江安澜的重器之意。

  简单说就是,把现有海塘修固并大幅度加宽,提高防御潮水等级的同时,将其晋升为海塘景观大道。

  “类似美国1号公路那样,以后,我们的海塘除了安全防潮功能外,还是人们休闲健身骑行游玩的打卡地。”浙江省水利厅海塘专班负责人涂成杰站在规划图前向我们描绘十年后的蓝图,“从浙北平湖到浙南苍南,沿着2000公里海塘,可以一路骑行或开车,一路欣赏海景,一路品尝海鲜,多么美好惬意!”

  嘉兴·海宁

  建世界级观潮胜地和潮文化遗产公园

  海宁境内拥有55.66公里长的海岸防洪堤坝,合111里,俗称“百里钱塘”,也是历来北岸观看潮水C位。未来5-10年将建成为世界级观潮胜地和世界级潮文化遗产公园。

  海宁盐仓江堤管理所负责人钱盛杰表示,在闻名于世的尖山源头潮、丁桥大缺口交叉潮、盐官一线潮、盐仓回头潮四大观潮胜地基础上,海宁计划把它们扩建成四大观潮亲水公园,配套绿化景观和灯光秀。海宁还在丁桥大缺口堤坝处建个泛海塘博物馆。

  杭州·钱江两岸

  钱江两岸150公里变身世界级濒水岸线

  杭州将把钱塘江两岸(总长150公里)打造成为世界级濒水岸线,如在西湖之江、滨江浦沿、萧山湘湖、富阳东洲等打造“三江汇”未来城市实践区,将开发建设未来生态海塘示范样板。平时当作沿江美轮美奂景观,汛期或潮期,就用于阻挡洪水之用,上演一幅现代版“富春山居图”。

  宁波·宁海

  建“海上长城”开发海景民宿

  宁海县海塘安澜工程将以“海上长城”为主题,打造滨海绿道系统。

  汶溪周村有段海塘长约3公里,始建于1989年,当时全村用2年时间耗资130万元砌成3米宽石头堤,到1997年加固到4米宽至今。边上就是著名的黄墩港,自宋代以来便是古海上丝路的始发地,也是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的地方,现在还留有“天灯盏”“烟楼墩”等三处遗址。汶溪周村文书员童茂丛说,我们村准备以戚家军抗倭的历史故事,结合海上长城,开发一些海景民宿和3000亩滩涂作为亲子游体验。

  台州·三门

  想让游客全自助体验海鲜养殖村

  三门县健跳镇龙潭村村支书叶才利说,六敖北塘提升之后,堤坝顶部宽度增加到12米,汽车可以开了,成为沿海观光点。

  村里计划把路修到各养殖水塘,打通最后1公里,让游客把车停在水塘边,自己体验捕捞海鲜以及海鲜农家乐。让全村从原来卖海鲜到卖海鲜风景,提升海鲜养殖附加值,把一产和三产融合起来,带旺村里产业。

  温州·苍南

  要建浙江最大的红树林湿地公园

  苍南县水利局规划建设科科长陈海华表示,在海塘边看红树林,享受沙滩浴,吃着浙南小海鲜,5年后可以一站式完成了。

  苍南县拥有100多公里海岸线,与福建接壤那段叫沿浦海塘,这段海塘自然景观非常独特:既有大片沙滩、渔港,还有浙江最大的一片红树林,面积足足有1500亩,沿着海塘绵延20多公里,非常壮观。

  “我们准备建湿地公园,部分坝身拓展宽度到40-60米,靠海外侧是景观,靠陆地内测建设农业小镇,种植火龙果、荔枝、葡萄、四季柚、大樱桃等方便游客们采摘。”

  目前,标准海塘坝顶宽度平均4米左右,基本上处于半封闭状态,人车不能进入,而未来安澜提标后,坝顶宽度平均提高到不少于12米,并用融合共享理念精心打磨,兼顾生态修复,将与交通、旅游、城市景观等融合,真正还塘于民。

  三门湾畔搞小海鲜养殖盖楼买车

  叶才利,今年53岁,土生土长的台州三门人,从小长在海边。

  这里地处我国“黄金海岸线”的三门湾畔,三门县内275个行政村,有一半以上养殖水产,共有20多万亩养殖海塘,享有“浙江第一海产养殖大县”的美誉。

  叶才利是三门县健跳镇龙潭村的村支书,在区划调整前,这个村叫六敖镇三岔村。

  他家承包上百亩海边滩涂,养殖了青蟹、南美白对虾,吃货们听听,都要流口水了。因为海鲜价格稳定,10年间,他与村民合伙,不断扩大滩涂的养殖规模,年平均收入超过30万元。

  如今,家里盖起四层高洋房,前后买了2辆小汽车,他还规劝在上海工作的儿子,在外打拼压力太大,回家跟老爸一起搞海鲜养殖,过过日子还惬意些。

  带给叶才利底气的是,这里有浙江首条标准海塘——全长约10公里的六敖北塘,正是有了这一海塘的庇护,“靠天吃饭”的风险大大降低,海边人家将海水引入塘内,搞起了小海鲜养殖。

  “有了标准海塘保护后,我们开始利用海水养殖挣钱了。” 叶才利回忆说,“我们这个村现在合并后有600多户2000多人,六成以上村民靠养殖海鲜致富,养殖面积超过3000亩,户均年收入10万元以上。户户盖起二层以上小洋楼,七成农户家里用上小汽车,成为三门县小康村。”

  而20多年前,这里还是有名的贫困村,200多户人家大多是茅草屋,六成以上靠外出打工谋生,周边姑娘也不愿嫁到这里,那时村里打光棍挺多的。

  海边人家曾饱受海水之患

  作为海边人家,叶才利他们曾饱受海水之患。

  1997年8月18日,三门遭遇了建县以来的最大一次台风。“全县147公里一线海塘坝,决口1022处,满眼望去,汪洋一片!”三门县水利局工作人员说。

  叶才利对于这次台风,至今印象深刻,他回忆说,当年的11号强台风(当时台风没有名字)大风、暴雨、大潮三碰头,使得海水倒灌,冲垮了土堤坝,村子被海水淹没的最深处有3米多,千亩桔园和良田盐碱化,村里很多土房子倒塌,村民们不得不寄居到亲戚家。

  当地始建于上世纪60年代的海塘也毁于这次台风。这个海塘是用泥土垒起的简易土堤坝,由于没有水泥,又被戏称为“赤膊塘坝”,但凡碰到大台风和天文大潮日,海水就会漫过土堤坝,导致庄稼良田受淹。

  那年,叶才利已经成了家,仅靠种庄稼和果园还不足以维持家用,要去周边打工,家庭年收入不超过6000元,“记得那时靠父母积蓄,盖上一层砖瓦房子,还属于村里最好的房子之一。”

  这次台风共毁坏了浙江700余公里的海塘,导致全省死亡200余人,直接经济损失200亿元,占当年全省GDP的4.26%。

  举全省之力建造千里海塘

  灾后两个月,1997年10月28日,省政府在三门召开标准海塘建设现场会。如何把海塘修得牢固,成为当时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浙江发出了“全民动员兴水利,万众一心修海塘”的号召,决心举全省之力,出资出力,用3-5年的时间,建设沿海千里高标准海塘。省政府主要领导在现场撂下一句“狠话”:就是砸锅卖铁,也要把标准海塘建好。

  所谓标准海塘,也就是按照防御多少年一遇的潮水和风浪,设计出来的海塘。为达到防御标准,水利技术人员在试验大厅里面,用鼓风机、水槽模拟台风和潮水风浪,做了无数次试验才确定下来的。

  然而,想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按照当年造价,修建1公里50年一遇标准的海塘需要400多万元,千里标准海塘总共需要资金50多亿元。资金尚有缺口怎么办?

  除省财政按平均每公里100万元补助外,省政府动员全社会力量建设标准海塘,许多沿海县(市、区)则决定,3年内不建办公楼,不买小汽车,过紧日子修海塘,在50多亿元建设资金中,80%以上由当地政府和群众自筹。各行各业,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千百年来,浙江沿海海塘一直是土石塘,甚至是土塘为主,更无标准可言,延续“屡修屡毁,屡毁屡修”诟病,但反映出浙江人认真生活的渴望。

  上世纪90年代末,浙江兴建海塘工艺上有所创新,用工字块、四角块,混凝土(预制块)筑起来的海塘结构断面,起到消浪稳固作用。

  通过5年艰苦卓绝的努力,到2002年底全省共建成标准海塘1280公里,一道“海上长城”屹立在东海之滨。

  标准海塘防御台风减灾效益超100亿

  作为中国受风暴潮侵袭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浙江一度因潮水导致巨大的经济社会损失。

  “七山二水一分田” 让浙江沿海每一片平整的土地都格外珍贵,任何一处海塘决口,都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奔涌上岸的海水会危及居民生命财产安全,多年建设成果化为乌有,成片的良田被盐碱化。如果没有海塘,就很难在沿海地区生存和发展。

  根据历史记载,浙江在春秋时期就开始修筑海塘了,到五代十国时期,更有钱王射潮治理水患动人故事。

  截至目前,全省建有标准海塘2132公里,其中50年一遇及以上标准海塘近1400公里。自2001年起,全省无一处标准海塘因台风风暴潮而决口,为防灾减灾发挥了巨大作用。正是受千里标准海塘庇护,浙江沿海近年来没有承受海塘失守、海潮肆虐之痛,也没有出现因海塘倒塌造成人员伤亡,经济社会发展更加“安心”。

  经估算,标准海塘在防御“云娜”、“麦莎”及“卡努”等台风中减灾效益达100亿元之多!做到“漫而不决,冲而不垮”。

  为何要实施海塘安澜千亿工程

  既然标准海塘建好后已经20年,浙江没有一处标准海塘因台风风暴潮而决口,那为什么还要实施海塘安澜千亿工程?

  省水利厅海塘专班负责人涂成杰表示,原因有两个:

  一是千里标准海塘常年遭受风吹浪打、狂风暴潮冲击以及沉降等众多因素影响,沿海干部群众普遍反映,“近年来虽平安无事,但总是提心吊胆,海塘不出事则已,出事必属大事”,通过调查摸排发现,当前全省共发现485公里海塘亟须除险加固,就像人一样生病了要调理治疗。

  二是新时代发展环境和百姓需求发生改变。与25年前相比,情况发生很大变化,海塘保护范围内的人口增长1倍,GDP增长近15倍,当年确定的防潮标准已经不适应了。同时人民群众现在需求更高了,也更多元了,很想同欧美、日本等发达国家一样,沿着海岸线畅游,享受一路美景。

  在这样的背景下,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期盼,推动共同富裕示范区,浙江实施海塘安澜千亿工程重大行动计划。

  海塘安澜将成共富风景线

  截至目前,全省海塘安澜千亿工程已累计开工300公里。未来10年,浙江将完成2000公里的海塘安澜工程,投资超过千亿,将直接保护沿海7个设区市42个县(市区)的2000余万人口和全省一半以上GDP。

  这2000公里海塘,不再是单单防潮防洪之用,它是一个集 “安全、交通、文旅”等概念,最终成为浙江滨海一条风景线、生态线、幸福线。

  在省水利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李锐看来,一汪清水,是静态资源,也是动态资本,海面、河道、湖泊等水域治理得当,都是沿线群众增收致富进而实现高质量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的一个重要场所。比如,浙南一个山村,同样的民宿,靠水边的一年就比不靠水的多挣30万元,这就是百姓享受沾水的价值。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陈文龙

  摄影 黄捷

  海塘自驾游规划图由浙江省水利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