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一起,有一种东西开始在很多人的心尖尖上张牙舞爪,横行霸道。

  你懂的,说的就是大闸蟹。

  家住杭州城西的姑娘小艾(化名)是大闸蟹忠实爱好者。“不喜欢梭子蟹,其他什么蟹都不喜欢,就爱吃大闸蟹,每年到了这个时候都要吃够为止。”9月初,小艾吃上了今年第一顿大闸蟹。“就菜市场买的,膏还不是很多,但是肉质很好,甜丝丝的。”一顿就解决了3只。

  吃完没什么反应,第二天好像有点不对劲。“我的腿上很痒,起了很多小疙瘩,越抓越痒,然后还有点破皮。”

  去年吃螃蟹没反应,今年突然就过敏

  原本小艾身上痒没跟吃螃蟹联系到一起,想着可能是被什么虫子咬了,这种情况过了几天也就渐渐好转。

  中秋节的时候,小艾又买了大闸蟹大快朵颐。第二天竟然发生了同样的情况,她也在疑惑是不是螃蟹过敏。

  因为在杭州未来科技城工作,便趁着工作间隙来到杭州未来科技城医院过敏中心就诊,找到了主任医师汪绪武。从查体来看,小艾小腿起的丘疹以及瘙痒情况确实是过敏表现。通过28项过敏源检查报告显示虾、蟹、贝、龙虾均是过敏原,其中螃蟹检查数值(70.43IU/ML)超过参考值(0.35IU/ML)200倍。

  “为什么往年大闸蟹都没什么反应,今年突然就过敏了?”

  有些人认为去年吃大闸蟹没有出现过敏症状,今年也一定没事,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汪绪武主任医师解释说:“过敏的发作与每个时期的免疫状态相关,去年不过敏不等于今年一定不过敏,去年过敏也不等于今年一定过敏。一般来说食物过敏可以避开,如果是屋尘螨、粉尘螨过敏则很难避开,可以选择特异性免疫治疗,俗称脱敏。”

  强势打造专家团,这个中心有点厉害

  过敏这事儿,可大可小,有人只是鼻炎、皮肤瘙痒等表现,有人则因过敏引起休克甚至丢了性命。

  杭州未来科技城医院在浙江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的指导下,与浙大二院、杭州市第一医院和杭州市儿童医院组成过敏性疾病诊治学科联盟中心。

  中心由浙江省医学会变态反应学分会主任委员汪慧英教授(浙大二院)、副主任委员盛文彬教授(杭州市儿童医院)和副主任委员李勇教授(杭州市第一医院)担任联合主任,携团队成员,为省内外过敏性疾病患者提供常态化、标准化、高水平的诊疗服务。

  医院引进浙大迪迅先进的过敏原检测系统,从几十种到上百种的特异性抗体IgE(一型过敏)和食物特异性抗体IgG4(三型过敏)都能检测。专家会根据不同病情制订个性化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免疫治疗、抗IgE治疗、益生菌干预治疗、手术治疗等,提高治疗的有效性。对有过敏家属史,特别是其父母有哮喘等过敏疾病的新生儿、儿童,通过基因、环境等相关检测,预判易感性,采用自然疗法等手段,主动干预,实现有效预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