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伏火腿二伏鸡”,又到了惦记吃鸡的盛夏时节。

  杭州最出名的那只鸡,二十多年来称霸吴山路,每天只要吴山烤禽还开门营业,就有人排队。

  在城南,很多人是吃着三毛烤鸡长大的,那是清泰街上的名店,除了几种不同的鸡,还有各种卤味,左邻右舍的熟食首选。

  那么上了几分岁数的杭州人,你们还记得当年的康桥烧鸡吗?他们是最早一批入驻菜场的熟食品牌,鼎盛时曾在十多家菜场开店,90年代消失;去年,康桥烧鸡重回康桥,刚开张就出现排队现象,每天出售三、四百只鸡。上星期六的上午,我来到康桥运河邻里的康桥农贸市场,寻找童年记忆中的烧鸡。

  起起伏伏28年

  康桥李丽芬烧鸡成了拱墅区的非遗

  也许是因为远离市区,运河邻里农贸市场人气不旺,我到的时候只有两、三个人在窗前买烧鸡。店员听说我是来采访的,马上喊来了老板何晓明,他又向我介绍了王师傅,由他来讲解康桥烧鸡的故事。

  话说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刚开始,康桥一带是杭州的养鸡基地,几乎家家户户都养鸡,担负收购任务的是供销社。后来供销社的领导一琢磨,如果开个烧鸡厂,把烧鸡销往全市,不就能再进一步提高康桥鸡的销量了吗?于是1983年,烧鸡厂成立了,比吴山烤禽(1985年)和三毛烤鸡(1986年)都要早。

  烧鸡厂的老厂长,家有宫廷中药秘方,再加上有祖传秘方的烧鸡师傅,康桥烧鸡渐渐打响了牌子,从一天200只迅速增加到一天几千只。听说我小时候住浙大玉泉校区,王师傅高兴了:“对对,东山弄菜场就是我们开的第一家店!到那边买菜的人都是大学里的老师,他们只要东西好,贵一点也不要紧,我们在东山弄做出来了,后来才开到松木场、拱宸桥和其他地方,最多的时候大概有十多个菜场里都开了店。”

  到了90年代,老厂长退休,王师傅和妻子李丽芬把烧鸡厂承包下来,可惜两个人虽然干活是一把好手,却不擅经营,康桥烧鸡渐渐没落。到2004年,夫妻俩注册了杭州康桥李丽芬烧鸡厂,因为没有固定店面,平时主要在各种农博会和年货展上摆摊出售,跟着吃了好多年的粉丝们总在问他们的店在哪里。

  终于,去年在运河邻里农贸市场,王师傅与何晓明合作的康桥李丽芬烧鸡首店开张,他们专门制作了带李丽芬头像的包装袋,“吃康桥烧鸡,一定要认牢这个商标,正宗!”我仔细看了一下,上面还有两行字:拱墅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康桥人小时候的味道。

  何晓明告诉我,他在中山南路还有一个店面,就在游埠豆浆隔壁,每天一大早将做好的烧鸡送到那边,这样两边加起来,每天要卖200多只烧鸡。他们也有心把康桥烧鸡做大一点,可招不到合适的人:“做烧鸡真的太辛苦了,现在能吃这个苦的年轻人,找不到啊……”

  每天夜里一点多起来

  王师傅仍然坚守在烧鸡第一线

  38℃的高温天,小小的操作间里更显闷热,还有大功率抽油烟机的声音,工作环境确实艰苦。王师傅每天夜里一、两点钟就起来了,到余杭去挑红毛鸡,每只鸡的重量控制在二斤七两左右,杀净处理好的鸡要先腌制大约一个多小时,王师傅又增加了盐卤工序,使得做出来的烧鸡比一般的更入味,然后加入从老厂长那时候就留下来的药方子煮鸡。

  正聊着,门口的店员冲进来说:“王师傅,有好几个人来买鸡了!”王师傅马上站起来,进行烧鸡的最后一步,将事先煮好的鸡放进大油锅里炸。正是这一步,使得康桥烧鸡外皮酥脆而肉质鲜嫩。

  待得大油锅里的烧鸡变得金黄,王师傅将鸡一个接一个捞出,放在托盘里。这样的力气活对普通人来都不容易,更不用说他已经75岁了。现在他们的产品还包括同款配方制作的鸡爪、鸡翅,还有烤鸭、烤鸡,和其他卤味、熟食。

  王师傅说:“我们年纪都大了,要做不动了,可就嘎不做了也太可惜的。你看现在这个菜场离市区嘎远,每天都还有200只鸡好做,说明还是有人喜欢我们康桥烧鸡的!”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于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