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晚,在北京保利春拍“仰之弥高——中国古代书画夜场”上,元代杨维祯存世最晚书法作品《壶月轩记》历经50分钟、近70回合角逐后,最终以9027.5万元的高价成交。这一价格也刷新了杨维桢作品拍出的最高价纪录。

  在这场激烈的争夺战中,浙江省博物馆也参与其中,但最终因为成交价超过预算,遗憾与这件墨宝失之交臂。不过,后来经多方努力,这件作品的买家表示,可将其长期无偿借展给浙博,并会在有生之年捐赠浙博。

  一件书法作品,为何会引起国有博物馆如此关注?买家又是怎样愿意将近亿元购藏的墨宝无偿借展给博物馆?

  快报记者联系到全程参与此事的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许洪流。听他讲述,这件作品背后的故事。

  先来认识一下杨维祯,他到底是何许人?

  杨维祯(1296-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东维子,是浙江诸暨人。他被称为“诸暨三贤”之一(另两位是王冕和陈洪绶),在元代的书法史上,除了赵孟頫之外,艺术成就最高的影响最大的就要属杨维祯了。

  这幅《壶月轩记》是杨维桢存世最晚的三件作品之一,创作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此时杨维祯已经73岁,离去世只剩下15个月。《壶月轩记》的品貌及体量,在杨维祯存世书作里实属罕见。

  《壶月轩记》

  它曾为清宗室盛昱(1850—1899)旧藏,在上世纪初流落日本。此次拍卖是它流落日本100多年后,首次向中国人展露真容。

  “他的作品存世量少,浙博馆藏中一直没有他的作品,此前我们也对此作做了详实的考证与鉴定,这件作品如果可以入藏浙博,对我们来讲意义非常大。”许洪流说,2023年,浙博之江新馆将开馆,他们一直在做浙江籍历史名家藏品征集工作,要保证藏品的数量其实并不难,难就难在要寻找到有亮点的精品,这件可以填补浙博馆藏空白的作品,显然是符合精品标准的。“新馆落成后,古书画展肯定是其中一大重点,这件作品如果可以在展览之列,就太完美了。”

  杨维祯存世作品并不多,能在市场流通的作品更是少之又少,专家们是如何鉴定这件作品的?

  5月25日,许洪流翻阅北京保利拍卖中国古代书画艺术总监李雪松在微信上发来的一份图录,这是今年保利拍卖“中国古代书画”专场的图录,“当时我一眼就看到了杨维桢的这幅字,但因为图录是PDF小图,不太清晰,仅凭直觉我就觉得,这件东西一定是难得的珍品。”

  当晚,李雪松就将高清版的8开图册直接快递寄给了许洪流。“这件作品是单独成册的,整场拍卖,像这样单独成册的拍品只有两件,可见它的重要性。”单独成册,也意味着这件作品经得起推敲,图像很多,还有国内众多专家点评鉴析在上面。

  拿到图册后,浙江省博物馆里紧急进行了一番讨论,并迅速组成专家组。几天后,许洪流和专家组成员在北京新保利大厦见到了此作。它是否为真迹,值不值得买?在观摩原作前,专家组成员们心中其实还带着若干疑点,所以大家看得非常仔细。

  观摩后,专家组召开了会议,经过认真讨论,大家意见一致,认为浙博应该参与竞拍。

  许洪流介绍,这件杨维祯书写部分有五开,前四开有乌丝栏(书籍卷册中,绢纸类有织成或画成之界栏,红色者谓之朱丝栏,黑色者谓之乌丝栏),最后一开却没有,让人感觉反常。通过对纸张的考察,发现这五张纸质地是一致的。从视觉上来看,在同样的灯光条件下五张纸的颜色一模一样,没有色差。从纸张纤维来判断,这五张纸的纤维特征很接近,纤维分布密度非常一致。

  再进一步分析,判断这五张纸原本应为一卷,只是在后代流传过程中被裁开了。

  (请横置手机欣赏)

  为什么最后一开没有打乌丝栏呢?专家组根据文章内容做了推测。书写前所画乌丝栏长度估计不足,若停笔补画乌丝栏,势必影响情绪、笔势,于是杨维祯就顺手写下去了。这也符合杨维祯藐视礼法、行为放荡的个性。

  那么,这件花费近一个亿才竞拍到手的珍品,买家是如何同意借展浙博的?

  一开始,对方当然是拒绝的。许洪流说,浙博这次具体的购藏预算因为有保密协议,不便透露。但9027.5万元的高价显然是大大超出了预算。

  《壶月轩记》局部

  拍卖之前,浙江省文旅厅厅长褚子育曾做了两点指示:一是如果能顺利竞得该作是最好的结果,对浙博来说意义重大;二是民间藏家的实力不可低估,如果买不到,工作重点要放到拍卖之后,争取买家同意转让。

  经过多方联系,许洪流打听到,自己的多年好友中国艺术品市场资深专家蒋再鸣与买家认识。便委托他转达浙博想恳请他转让的意思。对方很明确表示,卖是不可能的。但又补充了一句,浙江省博物馆今后如有需要,可以借展。

  就在许洪流心灰意冷的时候,好友又转发来买家信息,对方称想见个面,认识一下他。

  拍卖会结束后第三天,许洪流再次来到北京,与买家正式会面。“他当面还是婉转拒绝了转让,我也只好作罢,但我们后来海阔天空聊得很投机,买家居然先后表达了作品可以长期借给浙博,并且有生之年会捐赠给浙博的意愿。当天大家相谈甚欢,一直聊到深夜。当我后半夜回到酒店后,买家还给我发来微信,表达了可长期借展、未来捐赠两点意愿。我认为,这是买家以文字形式对席间承诺的郑重确认。”

  许洪流透露,这位买家是理工科出身,但对历史文化有浓厚兴趣。“他愿意将这么重要的藏品存放在浙博,说明对我们是充分信任的。如果这件事做得好,会具有示范作用。要做好这一点,博物馆的硬件、软件都要有相应的配合。”

  从藏家的角度看,首先要有资金实力,同时还需要有眼力。“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我们国家的大企业家越来越多,民间的资本积累也越来越雄厚。从这些买家积极参与文物艺术品交易的情况来看,大家对自己民族的文化是充满自信的,并且很多人都对中国古代经典艺术品的推广与传承不遗余力。”

  接下来,浙博将会策划一系列以杨维祯为核心的学术活动,如杨维祯书法大展、杨维祯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届时,这件珍贵的书法作品将有机会与观众见面。

  橙柿互动·都市快报记者 余夕雯

  图片由北京保利拍卖提供 内容参考“中国收藏杂志”公众号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