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发现,杭州街边的独立咖啡馆越来越多了?

  以中山北路——孩儿巷为中心的武林商圈走一走,短短几百米的路上,散落着20余家咖啡馆。这些馆子大多门面窄小,店内空间逼仄,但只要它亮起一盏灯,飘散出来的咖啡香气就如同一种特殊的暗语,让咖啡客们从城市的四面八方聚拢而来。

  住在附近的老杭州人都说,中山北路这一片,沿街店铺开开关关的很多,但总是能引领潮流。“最早是外贸服装店,蛮多年轻人来淘衣服的,后来刮起了一阵日料风,到处是寿司刺身,现在轮到咖啡馆了,走在这条路上,毛香嘞!”

  每一家新开的店面,就像城市中涌动着的不安分的新鲜血液,而每一盏亮起的灯背后,都是一个与咖啡相伴的守店人。

  小河直街黄立行

  沿着中山北路往南走,看到“张同泰”几个大字,向左拐进仙林桥直街,嗅着咖啡香味往里走两步,就能看到怪兽咖啡水泥灰色的门头。

  大年初一下午3点,怪兽咖啡小小的店面里坐满了人。进门的小方桌上,有顾客摆开了象棋阵,引得几个人站立围观。拨开人群往里走,老板在水泥吧台后面忙碌着,靠墙的座位坐着一排等咖啡的顾客。一台一人多高的烘豆机工作着,排烟管伸向窗外,新鲜烘焙的咖啡豆子香气,顺着烟管飘散出去,成为小店最好的吆喝。

  老板留着清爽的寸头,卫衣、牛仔裤,脖子上戴了一根细细的金项链,大家都喊他“老王”。老王其实年纪不大,1989年生人,老家湖北襄阳,今年是他第一次在异乡过春节。

  老王是2019年来的杭州,当时三十而立的他面临着一个人生的抉择——是在老家待着,平淡地过完一生,还是出来再闯一番天地。

  “我以前在重庆工作,后来回老家待了一年多,老家有房有车,每天遛遛狗,偶尔兼职打个工,懒散的日子混着也很舒服。只是后来想想,没做成什么事情,人生这样就有点可惜了。”

  一番思虑之后,老王决定再给自己一个机会,出来闯一闯。恰好一个关系很铁的哥们在杭州发展,老王就自驾来了杭州。

  到杭州的第一个月,老王每天开着车到处逛,把杭州摸得很透。玩了一个月后,老王决定自己开一家咖啡店。“我从2013年就开始做咖啡,不过从来没有自己开过店。”当时老王手上只有4万块钱,东拼西凑凑到了10万,在小河直街开了第一家店。

  老王一个人身兼数职:咖啡师、服务员、店铺运营、清扫……店面不大,租金不高,老王一个人撑起了这家小店,也聚起了一群熟客,因为圆寸的发型,老王被熟客开玩笑说长得像歌手、演员黄立行,所以被赐予名号——小河直街黄立行。

  市区新店开张

  却被现实教育了一番

  小河直街的店开了一年多,老王开始寻觅新的门店了。“人要往前走,就必然要放弃一些东西。”老王得了空就到处转转,看了很久,直到路过中山北路,拐进了仙林桥直街。

  直到今天,老王回忆起与这个新店面的初次邂逅,依然觉得很美好——“当时是夏天,阳光明媚,道路两旁的树郁郁葱葱,风一吹,地面树影斑驳,我觉得很舒服。”老王当时心一动,后来又跑来看了两次,就决定租下来了。

  2020年9月,新店开张。店铺装修延续了老店的工业涂鸦风格,三面墙上都画满了色彩鲜艳的涂鸦图案,水泥墙面上裸露出几块红色的砖墙,吧台上摆了很多小玩意,极具个人风格。

  只是,新店的生意并不好做。

  “市中心的店面租金高了很多,20平米的店面,每月租金8000多元,是原来的4倍,但我的营业额做不到翻两番,竞争又激烈,价格抬不上去,压力很大。”老王说,一开始只是想在市中心开一家店而已,没有思考太多,一腔热情扎进来,却被现实教育了一番。

  由于成本陡增,老王不敢休息,除了卖咖啡外,老王置办了一台两公斤的烘豆机,店里的豆子基本都是自己烘的。“一包豆子卖70块钱,买一包我送一杯咖啡,刨去各种成本,其实是亏的。”老王安慰自己,现在是处于“攒人品”阶段,希望用产品来维系顾客。

  老王正在烘豆子

  平时工作日,咖啡馆早上8点半开门,就会接到十多笔外卖订单,到了中午,附近工作的上班族饭后散步,也会带一杯回去。这两个时间段,是老王比较忙碌的时候。

  结束一天的营业后,他收拾收拾店面,就回家了。这种没有双休日的单一生活模式,已经持续了很久。“以前会跟朋友去看livehouse的现场演出,看看电影,夜游西湖,现在很少了。”

  店铺从小河直街搬来市中心后,有不少忠实老客追随过来,看到老王如此操劳,老客们调侃:你从小河直街黄立行,变成孩儿巷黄渤了。

  一个人守店,时刻孤独着

  今年是老王第一次过年没有回家,除夕那天,他和另一家同样不打烊的咖啡馆老板一起吃了年夜饭。

  “今年新店第一年,正处于发展阶段,想再拼一拼。过年这几天,就当平常日子过了。”春节假期里,咖啡馆生意还不错,年初三那天,来店里买咖啡的顾客甚至排起了队。

  老王一边自我认可着,一边又自我怀疑着。“不知道明天会发生什么,也不知道下午会有几个人走进店里,现在心里还没底。可能这事做不成,过几年就回老家了。”

  老王说,等有时间了,想去看看春节档大火的电影《你好,李焕英》,因为电影的拍摄取景地正是自己的家乡——湖北襄阳。

  “里面有好几个场景,都是我小时候长大的地方,听说电影很感人,想从中找找回忆。”一提到家乡,老王的语气柔和了很多,他说,过年这几天,自己时刻孤独着,以后的春节,还是得回家过。

  有人从这里发迹

  一年开出3家分店

  BEROBELLO咖啡算是孩儿巷开得比较早的独立咖啡馆,老板娘包包说,2019年5月开店时,附近的咖啡店一只手都能数过来,而一年多的时间,周围的新店就像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这其实也是一件好事,新店越开越多,说明市场在变好,杭州的咖啡消费群体正在慢慢养成。”目前,BEROBELLO咖啡的日出杯量稳定在150-200杯,其中外卖占6成左右。

  不过疫情那段时间,包包也曾动摇过。“那时我们刚投入了五六万,对店面进行了重新装修,结果碰到了疫情,整条街都封起来了,店里囤着的130罐鲜奶全部过期。”3月份重新开业,原以为会出现报复性反弹,但很长一段时间里,销售额只恢复了一小半,每天只能卖出去五六十杯,勉强保本。

  危机中往往也蕴藏着生机。疫情之后,包包夫妻俩瞄准了写字楼周边空出来的商铺,以很低的价格谈到了地段还不错的铺面。去年6月、10月、11月,包包夫妇陆续在嘉华国际、瑞晶国际、迪凯城星国际开出写字楼店,请了咖啡师坐镇,满足写字楼白领群体的“硬刚需”。

  “我们的定位是只做速度,尽量不让客人等。客人从点完单到拿到咖啡,出品速度基本上在一分半钟左右。”为了应对早高峰上班族的需求,BEROBELLO咖啡还开发了点单小程序,在上班的路上就可以提前点好,到店拿了就能走。

  “很多人在说,好咖啡本应日常,让顾客能以低廉的价格快速地买到,咖啡才会变得日常。”在不断探索精品咖啡商业化的道路上,孩儿巷最初的这间11平米的店铺,承载了包包夫妻俩的咖啡梦。

  “这是我们的情怀店!”包包笑着说,社区店有它独特的魅力,如果在这家店一直做下去没有搬走的话,一定是因为附近的老客。包包印象很深的一个顾客,是一个70多岁的老爷爷,穿着朴素,一个人进来点了一杯美式。“我还提醒他,美式没有奶,会有点苦哦,爷爷说没事没事,我就喜欢喝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