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岁的湖北小伙陈华(化名)

  53岁的温州男子李承(化名)

  在2020年12月初

  再次走进浙大一院之江院区

  10个多月前的一幕幕

  就像电影画面一样在眼前快速滑过

  那个冬季

  他们在这里九死一生

  经过与死神反复的拉锯战后

  终于顺利康复

  人生重回正轨

  这一年

  他们的身体状况如何?

  他们干了些啥?

  他们生活得还好吗?

  杭州是我们的福地

  浙大一院是我们的娘家

  “你是陈华?!”10个多月后再见面,浙大一院重症医学科副主任、之江院区监护室主任李彤副主任医师一下子没有认出陈华。

  出院时的他,一米七多的个子,只有60多公斤,头发很短,因为在ICU里“窝”了一个多月,整个人显得有些苍白;如今笑哈哈的他,戴着黑框眼镜,身材适中,皮肤是健康的小麦色,“我每天都要坚持跑四五公里呢!”

  陈华回到了“战斗过”的地方

  10个月前,陈华在这里经历了“生死之战”,10个月后,他自驾800多公里,从湖北孝感一路向东,重返浙大一院之江院区。

  2020年1月19日,陈华和妻子从湖北孝感自驾到武汉,然后一起“飞”到马来西亚、新加坡旅行,然而,等他们回来时,疫情已经非常严重,武汉封城,飞机临时改道飞到了杭州,所有乘客下机即被隔离,随后几天,夫妻俩相继被确诊感染。

  曾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接受治疗的陈华

  “快一年了,这些天,我看到有关疫情防控的新闻,自己患病的情形好像又一下子跳到了眼前。有一天晚上吃好晚饭,我辅导女儿做作业,妻子和父母在客厅里一边看电视,一边聊着天,我突然觉得胸口有一股巨大的暖流涌过,特别想来看看我的救命恩人。”陈华说。2020年12月初,他再次走进了浙大一院之江院区。

  “你猜得出我们是谁吗?”浙大一院护理部副主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在之江院区隔离病房内负责护理工作的赵雪红主任护师问陈华。

  “李老师、赵老师、小胖……”陈华的目光在每一个人的脸上停驻,好像要把每个人的面孔都印在心里,“我记得你们的眼睛、眼神,我还记得你们的声音,我能认出你们!”

  2月23日出院的新冠肺炎康复患者高先生,”说星星很亮的人,是因为你没有看过这些医生护士的眼睛!“

  曾经,陈华见到的都是“全副武装”的医护人员,他只能看到他们的眼睛,“对我来说,你们的眼睛,真的就像夜空中最亮的星星,每次我悲观的时候,只要看到你们坚定的眼神,听到你们一次次鼓励我的声音,我就觉得自己又可以坚持一下。”顿了顿,陈华接着说,“这次我终于可以看清楚你们的脸了。”

  和陈华一样,53岁的温州男子李承,也是10个月后才第一次将“救命恩人”看清楚:“一直到我出院,我都只看到他们穿着防护服、戴着口罩,只记得他们在给我治疗时神情严肃,在鼓励我进行康复锻炼时眉眼都是笑意。”

  2020年1月中旬,李承参加了一场丧事,进进出出人非常多,有好几个刚从武汉回来。回到家后没几天,李承就开始发烧,此时,疫情形势已越来越严峻,深感不安的李承,在家人的陪同下前往当地医院发热门诊,随即被确诊患上新冠肺炎。

  由于病情不断危重,李承在当地医院接受了气管插管、上了ECMO……经过全力救治,尽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已呈阴性,但肺部遭受到严重损伤,肺功能几乎完全丧失,同时引发多器官受损,还出现了严重的溶血症状。

  为了将李承从死亡线拉回来,在浙江省委省政府、浙江省卫健委指导下,经浙大一院领导班子决策,组成了一支由来自ICU、肺移植中心、麻醉科等专家组成的强大的专业团队,携带着最先进的ECMO设备,前往温州对李承的病情进行详细评估,3月12日凌晨,李承被转运至浙大一院之江院区。

  浙大一院专家团队带上最先进的设备,前往温州转运李承

  他们把苹果削成小小一块

  喂给我吃

  因为病程进展迅速,2020年2月3日,确诊后的陈华被转运至浙大一院之江院区,并很快进入ICU接受治疗。

  新冠病毒对陈华的肺部发起了疯狂的进攻,他出现严重的呼吸窘迫综合征、命悬一线,气管插管、人工肝治疗、ECMO……“他这么年轻,一定要想尽办法救回来!”浙大一院党委书记梁廷波教授与专家团队会诊,陈华成了“焦点人物”。

  正是为了让陈华更好地康复,专家团队创新性应用“清醒ECMO”,以防止肌肉因“休眠”而萎缩,并引起其他器官功能衰竭。

  陈华接受康复训练

  “那个时候,我就像个任性的孩子,老是发脾气、不配合。”回忆起那段日子,陈华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下头,抬起头时,眼睛有些湿润。

  这场抗击新冠肺炎的战争,医护人员和患者是同一战壕的战友,但因恐惧、害怕,再加上身体不适,患者往往会出现“放弃”的念头。在治疗之外,医护人员还要时刻关注患者的心理变化、想尽一切办法鼓励患者“战斗”下去。

  “我没有力气,不肯坐起来,不肯运动,发脾气,他们耐心在我耳边一次次鼓励我,扶着我起来,为我每一次进步鼓掌。”

  “我想吃苹果、想吃香蕉,他们请隔离病房外的人买来,再洗干净,切成一小块一小块喂给我吃。”

  “每次踩康复单车,都有一位医生会托着我的头,防止我受伤,有一次我听到其他老师喊他,原来是他站着时间长了怕他打盹,但我能感觉到,不管锻炼多久,那医生的手都一直牢牢扶着我。”

  “我妻子也被确诊新冠肺炎,但比较轻症住在其他医院,我想和她打电话,医护人员帮我从行李箱里翻出手机,消毒、充电,然后拿到我面前让我和妻子视频。”

  “更不要提无数次拍痰、翻身、喂我喝粥、哄我吃药……”

  3月15日,陈华终于迎来了出院的日子。出院前,他特地向医护人员提出想要洗个澡的要求,虽然院感流程复杂,但医护人员还是满足了他这个要求,怕他体力不支,还特意转门派一位男护士在浴室里守着。

  陈华出院

  2020年3月12日凌晨,李承被转运至浙大一院之江院区。“休克昏迷,血压极不稳定,肝、肾受损,肺功能几乎完全丧失,还有严重的溶血症状,全靠呼吸机和ECMO撑着。”李彤副主任说。

  有着丰富ECMO救治经验的浙大一院专家团队,先根据李承具体的身体情况,对其ECMO运行进行了重新调整,并密切监测数据变化,同时进行抗感染、营养治疗等。

  李承在浙大一院之江院区接受治疗

  与陈华一样,李承也接受了“清醒ECMO”的康复锻炼,在精心的治疗与护理下,李承的情况一天天好转起来,溶血症状消失,肾、肝功能不断好转,经CT检查,肺功能也在良好地恢复,近一个月后,李承终于等到了出院的好消息。

  “谢谢你们,幸亏在浙江,在浙大一院接受治疗,不然我这么重的病,可能真的活不了了。”陈华说。

  “谢谢你们,你们真的是我的救命恩人,我们全家人那时候都以为我肯定活不了了,我妻子一下子瘦了30多斤,是你们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李承说。

  “好好保重自己,注意身体!”带着医护人员的祝福,他们分别于3月15日,4月8日出院,重返人生正轨。

  生命中最重要的事

  是好的身体和陪伴爱的人

  出院后,陈华和妻子一起先在杭州某定点隔离了半个月,期间回到之江院区进行过一次复查。4月1日,带着阔别家乡已久的激动心情,他们回到了湖北孝感,并在家自我隔离了一个半月。

  “每天我都在家锻炼,刚开始会有点累、气喘,但是几天之后,就没什么大问题了。”陈华说,“日常生活都没什么影响,也没有什么不适,妻子身体也都挺好。”

  李承回到温州后,也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自我隔离:“走路不喘,上楼梯也没啥问题,但毕竟生过一场大病,自己不太敢进行剧烈运动,稍微锻炼下身体。”

  放慢生活、放慢脚步,这场劫难之后,陈华和李承不约而同做出了这个决定。

  疫情之前,陈华自己做生意,忙得脚不着地,是他的生活常态,“那时觉得赚钱最重要,忙起来半个月地出差,基本上回家就是睡个觉,没时间陪家人,更别说锻炼身体了。”

  在家休息的时间,陈华好好回忆了自己的“前半生”。“经历这次劫难,我想,如果我真的挺不过去了,我最遗憾的是什么?好像不是没挣到足够的钱,没买到大房子,而是没有机会好好孝顺老人、陪伴妻子、照顾孩子长大成人。”

  于是,在复工后,陈华结束了自己做了十多年的生意,转而进入一家公司从事运营工作,收入和以前相比少了很多,但好处显而易见——每天都可以和家人共进晚餐,还有时间辅导孩子功课,节假日,还能带着家人自驾游。

  李承之前也自己做生意,常常全国各地跑,而且抽烟很凶,如今他把生意交给了其他人,自己大部分时间和好友、家人一起去“风景好”的地方走走、散散心,感受生活细节的美好。

  多了时间陪伴家人,陈华和李承都开始注重保养。“医生护士拼了全力救回来我这条命,我肯定要好好照顾好,才能对得起这么多人对我的付出和帮助。”早睡早起、规律饮食……李承还让妻子、女儿都去进行了体检。

  “谢谢这两个字,好像太轻了,但是这真的就是我最想说的话。”他们说,“我不仅要谢谢你们救了我的命,更要谢谢你们对我的照顾、包容,那时我们是陌生人,你们却像亲人一样陪伴我,我以后也会尽全力帮助需要帮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