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价8元的瓶装茶饮因为临期,现在半价售卖。原价8元的瓶装茶饮因为临期,现在半价售卖。

  10元3包的越南糙米饼、6元1包的德国捷森低脂高纤全麦黑面包、11.9元4袋的菲律宾都乐香蕉片/菠萝干、29.9元的欧嘉伯瑞1L装橄榄油……这些平日里价格可能不太便宜的进口食品,因为临近保质期,正以“白菜价”在线上线下售卖。

  大学毕业后在自媒体工作刚满一年的杭州95后妹子小高,就是一个“入坑”三个多月的临期食品购买者。她还会隔三岔五地逛豆瓣小组“我爱临期食品”,看豆友分享相关的安利或踩雷帖,有时参与一些话题讨论,诸如“你会觉得买临期食品丢人吗?”

  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19中国进口食品消费白皮书》显示,2009-2018年,我国进口食品规模以17.7%的复合增长率增长,2018年首次超过700亿美元。进口食品的涌入,催生了大量临期进口食品。有商家敏锐地嗅到了其中的商机,主打临期食品的折扣专门店线上线下开花。记者 童蔚 文/摄

  年轻人的消费新宠?

  小高经常逛的这个“我爱临期食品”豆瓣小组,创建于今年9月17日,时间不长,却已有超2万用户加入。创建者在简介中这样写道:“用打折的价格,吃到不打折的美味。”群里的年轻人日常做着各种分享:“只花了13元,分享我今天买到的临期食品”“楼下的临期食品店简直是我的快乐源泉”“安利或排雷我买过的临期食品”……

  “办公室里的同事也会互相分享购买链接。我买得最多的是各种网红进口零食,原价贵。只要不是新鲜蔬果、面包等,预包装食品口感变化通常不会太大,以我吃零食的速度,也等不到它过期,太适合钱包瘪瘪但又想零食满满的人了。”小高说也踩过一次雷,“3折网购的百奇,可能距离保质期太近,潮了。”

  平日里,小高常去淘货的一家零食店,在孩儿巷。这家开了不到一年的加盟店,有正价食品,也有临期货。像是一款12月底到期的饼干,正价26元,现在9.9元特卖。

  小店的老板娘表示,做的大多是周边居民生意。“也会有人专门来找临期食品,年纪大的小的都有。年轻人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零食的需求也大。其实,在上海、北京等城市,这样的连锁加盟店现在已经挺多了”。

  日期越近越便宜

  在武林路昌化新村公交站附近,一家名叫柯姆滋的进口食品连锁加盟店同样打出了临期零售的概念。泰国海苔、越南速溶咖啡、日本饼干、澳大利亚燕麦片……琳琅满目的零食连缀成了一张世界地图。每款商品临近保质期的情况不尽相同,短则10天半月,长的还有半年以上才到期,大多以市场价1-5折出售,原价1/3的居多,“日期越近越便宜”。临期商品对应的价签会标注品名、产地及到期的日子。

  老板娘冯女士说,这家店去年11月开业,“生意还不错。进口的临期食品好卖,因为价格相差很大。”她指了指身后货架上摆放着的几款进口巧克力,“原价三四十元,现在只卖一半的价。保质期也不是特别近,都要到明年。还有这个越南糙米饼,拿货时就只剩1个月的保质期,因为价格便宜(10元3包),卖得很好,快卖完了。”

  线上的生意可能更为红火。在电商平台搜索关键词“临期”,能找到不少临期食品特卖专门店,其中不乏已做到三皇冠、四皇冠的卖家;保质期到明年3月的一盒印尼软心曲奇(8枚),4.3元,卖出了4000多单。

  特卖垂直电商平台也渐渐涌现。“好食期”将食品按照剩余保质期长短进行分类,保质期还剩37天的丹麦曲奇打3.2折,保质期还剩103天的混合坚果打6.5折……折扣越大,说明该商品越临近过期。小程序电商平台“善食者联盟”也以零售价除以保质期总天数计算商品价值,商品价格随保质期临近逐渐降低。

  互联网巨头正在慢慢靠近这条赛道。2018年7月,“好食期”的母公司获得阿里巴巴独家1.1亿元C轮融资;临期食品电商平台“甩甩卖”也于去年3月获得3500万元战略投资。

  为什么临期特卖的

  大多是进口食品?

  “进口食品的客单价通常不高,一般走海运。海上一两个月到了国内,清完关,差不多要3个月。如果保质期为半年,就等于还剩3个月;保质期8个月一年的,上架一两个月没卖完,也就马上要临期了。在行业里,过一半的保质期,基本上就会开始当作临期食品。”老罗透露,进口食品是最易临期的商品之一。近两年进口食品增多,客观增加了临期“尾单”。微博网友人称“尾货罗”的他,6年前开始从事临期食品特卖,时至今日也算是这一领域做得较为成功的生意人之一。

  临期食品的货源,通常有这么几个渠道,“有些是品牌方的工厂尾货,有些在进口商手里,还有一些是渠道商产生的。一些做得比较大的渠道商,从进口商手上拿了货,再去商超铺货。连锁超市、便利店等将部分临近保质期的食品退还给渠道商,这样就会产生需要清货的临期食品。”老罗解释。

  临期食品可售卖 需明确告知

  小高们乐此不疲地在线上线下淘着货,但也有不少人表示不太能接受临期食品。他们中间,有人对一些临期食品的安全性(采购渠道等)不太放心,也有人觉得临近保质期,口感不如新鲜商品,像是饼干不够酥脆、坚果巧克力走油等。

  “总的来说,这些年消费者的接受程度是越来越高的,卖家只要说清楚了,我这个东西就是临期的,做促销。”老罗这样认为,“其实,早在线上线下这些折扣专门店兴起前,不少人就有捡漏临期食品的经历。各大商超几乎每天会有临期食品通过打折、捆绑等方式促销,像是面包、牛奶等。”

  目前,“国家监管部门对于临期食品的流通还没有细则,这对于临期食品处理也提出了很大的挑战,是否要设立临期食品公司的准入制、是否要采取审查制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近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曾这样回答。

  具体到浙江,省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有关临期食品的相关规定,可参照《浙江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临近保质期食品管理制度(试行)的通知》。通知中,“临近保质期”定义为:距食品包装物上标明的最后保质日期的期限;而“临近保质期食品”是指在临近保质期内但尚未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通知还将食品临近保质期做了界定:

  1。保质期在一年以上的(含一年,下同),临近保质期为45天;

  2。保质期在半年以上不足一年的,临近保质期为30天;

  3。保质期在90天以上不足半年的,临近保质期为20天;

  4。保质期在30天以上不足9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10天;

  5。保质期在10天以上不足30天的,临近保质期为2天;

  6。保质期在10天以下的,临近保质期为1天。

  通知中提到,食品经营者可与供货商自行商议临保期,但不得低于上述期限。此外,食品经营者“应设置临近保质期食品专区或专柜,并在醒目位置标明‘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柜’字样”“未设临近保质期食品销售专区或专柜的,待售的临近保质期食品上应有统一的‘临近保质期食品’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