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中的西溪湿地,一身黑衣的“声谷”,斜挎上录音机,戴上耳机,跨上一艘摇橹船,调整了一番录音机的音量后,向水中荡去。

  这次来西溪湿地,他是要把摇橹船划水的声音,收到他的录音机里,在不久之后,《聆听西湖-自然之声》将上线,让全世界听到灵山森林公园的溪水声、龙坞茶园风吹枫叶的沙沙声、西溪湿地的摇橹船声、灵山村民劳作时的口哨声、转塘老街的市集叫卖声……

  “声谷”原名赵志勤,桂林人。2013年,学影视动画的他大学毕业后,想来杭州工作,但先去了金华一家公司工作,按他的说法,是被“截和”了。在金华生活了一段时间后,他还是想来杭州,于是半年后,他到了杭州一家公司做游戏美术设计。再之后,就一直没有离开过杭州。这两年,“声谷”也加入了创业的行列,先是做电商品牌推广,去年开始转型,现在从事影视后期服务。

  如果不是因为失眠,“声谷”可能根本不会有另一个身份——大自然录音师。

  “之前工作节奏很快,我的睡眠很浅,还经常失眠,为了让自己更好地睡觉,我会在网上找一些大自然的声音,也就是大家说的白噪音,辅助睡眠。六七年前,高质量的声音素材并不多,我有过想法,自己去录一些声音。”“声谷”说。

  在这之后,他开始关心声音,直到2013年秋天,一次福建海边的旅行,让他走上了“大自然录音师”的路。他说:“那次到海边是清晨,4点多我从房间到沙滩,就背了一个包,边上也没什么人。我就慢慢走在沙滩上,风吹在身上软软的,特别是海浪的声音,一层一层‘刷’过来,非常有层次,非常立体,太好听了,我都觉得有催眠的功能了,我觉得这种声音,能‘治愈人’,我要把它们录下来。”

  回到杭州,他开始在网上找录制声音的教程,买了录音机、话筒、挑杆、耳机,当时共花了4000多元钱。设备到了后,就迫不及待去了南山路。“我的第一次录音是6点半出门的,从滨江坐公交车到南山路,完全不知道到哪里去收声,拿着杆子背着录音机,走走看看。印象很深的是,在聚贤亭附近有个亭子,站在中间能听到回响,有位市民在那里唱戏,在亭子中间听特别浑厚”。初次戴上耳机的“声谷”,“感觉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耳机隔离了噪音,长长的挑杆可以把麦克风升到树叶的下面,在耳机里可以清晰地听到风的吹动,树叶的摩擦,太清晰了,这都是从前一直忽略的声音。

  从此以后,一到周末,“声谷”就开始带上录音机,往竹林、茶园、植物园、西湖边去。

  他说:“我一般都是清早和晚上去录音,那时候干扰少,清晨还好,好几次我都是晚上10点多去植物园,还是有点害怕的,但戴上耳机后,突然发现耳朵比平时灵敏了好多,会特别兴奋,那些被放大的水声、雨滴声,都是平时听不到的。”

  植物园的虫鸣、西湖的水声、龙井山上的鸟叫、径山的雷声……为了收录声音,“声谷”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慢慢从西湖到九溪,再到临安、千岛湖……

  2015年开始,“声谷”把他的声音分享到喜马拉雅,至今共上传了186条声音,获得了8000万次点击,也收获了51.2万粉丝。

  他的大部分声音都在杭州收录,“声谷”说,杭州的声音,治愈了他自己,也希望能够治愈更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