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冬渐去,春意日浓。从每日一睁眼面对飞速增长的感染数字,到“全国数十个省份患者清零”、“全国各地0新增病例”……随着援鄂医生陆续返乡,这场历时两个多月的艰难抗疫之战也终于步入了尾声。

  今天,我们邀请到了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副主任——吴学杰医生,让我们一起翻开他的“援鄂日记”!

  Q1:简单的做个自我介绍吧。

  我叫吴学杰,来自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感染性疾病科。2020年1月25号,也就是大年初一的时候去的湖北,我所在的武汉市第四医院就是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

  Q2:大年初一是一个合家团圆的日子,在这个时间点前往湖北,您的家人给过您什么样的支持与鼓励呢?

  我虽然在浙江工作,湖北也算是我的家乡。作为一名医生,家乡人民有难,在这种情况下,支援是义不容辞的事情,家人也是蛮支持蛮理解的。

  去了湖北之后,我们会通过微信或者电话联系报平安。他们一方面让我注意保护好自己,嘱咐我一定要好好防护;另一方面也给我报平安,让我在那边不要分心。家人对我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心理支持。

  Q3:您在一线工作的时候,主要负责什么工作?

  我们主要的工作就是早晚查房,评估这些患者的病情,处理各种医嘱,还要签很多的知情同意书,书写各种病历文书;然后我们还要上报确诊和疑似病例;给符合相应标准的患者办理出院或转院;给病情较重的患者做一些检查,比如胸部CT;还要做风险较高的新冠病毒的核酸采样。

工作中的吴医生工作中的吴医生

  Q4:在一线援鄂的过程当中,有没有明显的工作强度增加、难度增加吗?

  工作强度、难度肯定增加了很多。我们穿的都是防护服、戴着口罩、手套,非常密闭。久了之后,呼吸会有点困难,心慌,经常全身出汗,出来基本上衣服都湿透了。工作强度和难度大了太多。

密闭的防护措施密闭的防护措施

  Q5:您觉得在一线工作期间最大的困难是什么呢?

  我觉得最大的困难主要就是刚刚开始的时候,各方面防护物资比较紧缺。

  我们当时在工作区一呆好几个小时,水也不敢喝,因为一旦要喝水,就意味着要换一套防护服。所以有的时候即使已经很累了,但还是要坚持在里面,就为了节省一些防护用品。随着后来患者慢慢好起来,病人少起来,各方面的物资跟上来了,这种情况就大大缓解了。

  Q6:您离开湖北之前那边的疫情现状怎么样了?

  直到现在我也一直在关注武汉、湖北的疫情,目前总的来讲还是控制的都很好的。我们快回来的时候,武汉已经好几天都没有新增确诊病例了,情况已经基本控制,大部分患者都已经治愈出院,危重症的患者也慢慢的少起来了。

  Q7:您在一线工作的这期间,有没有印象特别深刻的病人?

  我对有一对母子患者印象非常深刻。

  这位母亲和她的儿子是同时来到我们病房住院的,两个人都确诊了。经过治疗后母亲先达到了出院标准。但是同一个病房的儿子核酸检测结果还是阳性,依旧没法出院。而且她儿子患有精神分裂症10多年了,晚上容易流口水,口罩经常被口水打湿。我们问她为什么不找护士再要一个口罩。她说,她晚上的时候不忍心打扰护士休息,怕麻烦我们。

  这种相互体贴的医患关系,是我看到的最好的医患关系。这对母子最后也都痊愈并顺利出院了,这对我们来说也是最欣慰、最开心的事情。

  还有一位80多岁的老奶奶。虽然她一开始病情比较严重,但她一直对自己非常有信心,说话永远很有底气,给人一种很有力量的感觉,并且一直积极乐观地面对治疗,最终痊愈出院了。这种永不言弃的精神、以及对生活的信心是非常重要的。

  这也告诉我们,在抗击疫情过程当中,不光是要靠我们医护人员的帮助,自己内心这种强大的信念感也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