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杭州“老城站”扩建,为了给新城站广场腾地方,当地居民搬离了自己的家。这些人,很多都搬到了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的红梅社区。

  红梅社区,是个拆迁安置小区,由三里亭苑三区、四区组成,东邻三里亭路,西到尧典桥路,南临顾家畈路,北接池塘庙路。目前,社区里有住宅68幢,住着2600多户居民。

  20多年过去,老小区出了不少问题:屋顶漏水、围墙破损、墙面渗水、下水管道堵塞等。社区决定,是时候该好好修一修了。

  充电桩设在哪里?哪些垃圾房要改造?

  都听居民的

  3月31日下午,红梅社区老旧小区改造启动。根据规划,社区准备为2600多户居民打造一个“新型现代化未来社区”。

  红梅社区这次老旧小区改造,涉及多个项目,包括屋顶和侧墙补漏、雨污分流、消安防设施、增加停车位等内容。社区还打算通过楼道提升、空中线路整治、大门改造、围墙修缮、院落小公园改造等,提升社区的整体基础设施文化底蕴。

  在红梅公园对面,通过改建三里亭三区20幢房屋,打造一站式社区服务综合体,新增托幼机构和便民设施。

  社区南大门,将打造一个以红梅为主题的入口,门墙上将开出朵朵红梅。

  从南大门进小区,将穿过一条“红梅小街”,街道两旁,将种上许多红梅。

  沿着红梅小街一路向北,就能看到红梅公园了。

  公园面积2000多平方米,是社区居民们常聚的地方。根据目前的改造方案,会在公园里增加一些活动场所,比如供老人休闲、小孩游玩的场所等。

  社区服务综合体在红梅公园的对面,大概有4500平方米,一共5层,将提供养老、托幼等服务。

  此外,社区还会打造10个文化口袋公园、沿着围墙打造红梅主题游步道等。

  红梅社区书记孙燕芬说,社区提升改造的项目,都充分尊重了居民的意见。

  根据计划,社区是打算把红梅公园整体抬高的,下挖的空间,可以作为配套用房。但是居民觉得,20多年来,这个公园一直都是他们常聚的地方,如果抬高,就变成“屋顶花园”了,再也不是原来公园的模样了。而且抬高后,年纪大的居民要去公园,也不方便。

  所以,社区就取消了原有的改造计划。

  还有增加社区电瓶车充电点、垃圾房改造等细小的项目,也充分听取了居民的意见。

  孙燕芬说,这次小区提升改造,计划增加13个电瓶车充电点,到底选在哪里?居民自己决定。还有垃圾房改造,预计要改造将近20个。有的居民觉得,垃圾房设在自己家旁边,太臭了;有的居民觉得,垃圾房离自己家太远,扔垃圾又不方便了。所以,哪几个垃圾房要改造,也都听居民的意见。

  据了解,闸弄口街道计划从今年开始到2022年,对13个社区的21个小区进行改造,涉及房屋400多幢,通过“完善基础设施、优化居住环境、提升服务功能、打造小区特色、强化长效管理”等五个方面的改造,全面增强居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以前是“蒙古包”

  以后是有温度的未来社区

  78岁的赵玉根,在红梅社区住了20多年了。

  和从老城战拆迁搬过来的居民们不同,20多年前,老赵是在这儿买了一套53平方米的房子。

  10年前,小区里也整治过,重新刷了墙,看上去焕然一新。现在,墙体都已经开始脱落了。

  在老赵看来,10年前那次整治,只是小打小闹,这次提升改造,是“脱胎换骨”的。

  “社区的人跟我说了,洗手间和走廊,会帮我装上扶手,这样,我们这些老年人就不容易滑倒了。自来水管也锈迹斑斑了,也会给我们换的。小区的停车场、小公园都会搞起来,以后,我们就有聊天的地方了。”老赵说。

  现在看来,红梅社区所辖的这2个老小区,有不少需要修修补补的问题。但在20年前,也就是老城战扩建,居民们刚搬进来时,这里是被称为“花园小区”的,50多平方米的房子,对他们来说,已经相当宽敞了。

  2008年之前,红梅社区在很多人眼里,都还算是个农村里的小区。

  赵玉根说,当时的红梅社区,被叫做“蒙古包”,小区的主路两旁,常常能见摆摊的小贩,塑料布搭起来,就是一个摊位。卖的东西也是五花八门,水果、蔬菜、日用品、小饰品,甚至蜡烛黄纸都有。

  “这条路,骑上自行车,本来1分钟就能走完,当时3分钟都走不出小区。”赵玉根说。

  2008年,社区清退掉了小区里所有的摊贩,还拆掉了院落间的围墙,把空地改造成了绿地,设置了一批健身、休闲设施。

  红梅社区书记孙燕芬说,现在,提升改造方案还在细化中,会先从地下管网的改造开始逐步推进。

  红梅社区,这个20多年的安置小区,见证了杭州巨大的城市变迁。这次提升改造后,也将迎来一幅全新的模样。社区给自己的定位是:一个有生态、有温度、有文化、有活力的未来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