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国家卫健委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公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四版)》,在传播途径的论述中,新版方案明确指出:“经呼吸道飞沫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亦可通过接触传播。”

  关于阻断飞沫传播,现已比较明确——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

  但如何理解这个“接触传播”?

  国家医疗专家组成员、北京地坛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首席专家李兴旺在发布会上举例解释——比如手不小心污染到了病毒,然后手再去揉眼睛,或者触碰身体的其他部位,就可能造成病毒侵入感染。李兴旺建议大家,不仅要佩戴好口罩,还应勤洗手。

  //

  “不洗手就不要碰自己的脸”

  驰援武汉医疗队的第一堂培训课

  //

  “不洗手就不要碰自己的脸,这点很关键。”浙江141人医疗队1月26日抵达武汉当天的第一堂培训课上,早前已经到达武汉的北京地坛医院的专家蒋教授强调。

  为什么不洗手就不能碰脸?碰脸会有什么风险?

  浙大二院感染性疾病科主管护师卢燕是援汉医疗队的一员,她表示:“手卫生,原本就是院感防控中非常重要的一步。”

  手是医护人员接触患者的主要途径,也是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脸部暴露部位比较多,如鼻腔、口腔等呼吸道入口和眼睛、嘴唇等黏膜部位,都可成为病毒入口,如果脸上有伤口,也可能通过侵入传播。

  对疫区一线医护人员来说,不碰脸只是个基础线,他们的手卫生要求非常高——穿脱防护服时,11件防护用品:隔离衣、防护服、口罩、脸罩、护目镜、脚套等,穿上前要洗手,脱下时更是每脱一件都要洗手消毒,并严格规定穿脱顺序,避免交叉感染;

  上岗过程中,还有“两前三后”这五个时机必须洗手:接触患者前,清洁/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血液、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两前三后’是我们一直遵循的院感要求,现在有疫情,培训中还特别加了一条生活区的要求:进餐前以及便前便后,也都必须洗手。”

  //

  “这是最经济的‘疫苗’”

  对付恐怖得多的埃博拉病毒

  世卫组织、红十字会

  都曾建议洗手防控

  //

  几年前,埃博拉病毒肆虐时,“勤洗手”也是世界卫生组织最推荐的个人病毒防控措施。

  国际红十字会还制作了一个动画短片《埃博拉的故事》,一个非洲小女孩讲述了她的村庄如何在病毒袭击下存活下来的故事——相信医疗队,第一时间隔离治疗疑似患者,以及经常用肥皂和水洗手——整个村庄都遵循这些规定。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向疫情严重的几个国家发放了数百万块肥皂,其项目负责人桑杰·韦杰塞克若说:“用肥皂洗手是预防病毒最经济的‘疫苗’,我们在塞拉利昂、利比里亚和几内亚的工作人员都在强调:洗手是阻止埃博拉疫情蔓延的重要手段之一。”

  //

  随时保持手卫生

  80%病原体由手直接或间接传播

  //

  “保持手卫生是避免病菌传播以及预防医源性感染最重要的措施,因为手是最容易传播病毒细菌的身体部位,80%的病原体都是通过手直接或间接传播的。”

  浙大二院感染管理科主任陆群是此次武汉驰援行动的国家卫健委院感专家组成员,她表示,洗手原本就是防控工作中的必须步骤,也是国际医学界公认的预防感染措施中最经济、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对普通健康人来讲,洗手和戴口罩同样重要,有时甚至可能比戴口罩更重要。”陆群主任提醒大家,应随时保持手卫生——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物品和部位,当然了,对于呼吸道疾病患者而言,必须要戴口罩,避免把病毒通过飞沫传播出去。从公共场所返回、打喷嚏咳嗽手捂之后、饭前便前便后,用洗手液和流水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不确定手是否清洁时,应避免用手接触口、眼、鼻等面部暴露器官。

  //

  疫情中如何保持手卫生?

  必备知识点专家五问答

  //

  1。什么时候应洗手?

  陆群:打喷嚏咳嗽后、餐前、便前便后、到单位或回家后都应洗手,不是用清水洗,要用洗手液流动水清洗,回家时建议可增加一个步骤洗脸和鼻腔,因为脸和手都是在外时的暴露部位。另外,正确洗手很重要,口诀:内外夹弓大力腕,大约40-60秒;速干手消剂涂抹也是一样方法,时间大约20-30秒。

  2。洗手液流水水洗和免洗洗手液干洗是否有一样的清洁消毒效果?

  陆群:在日常手卫生建议中,当手部没有明显污迹时,可使用速干手消毒剂进行手卫生,而在手部有明显污物或血液及其他体液污染时,应用洗手液流动水洗手。

  但现在是疫情时期,建议有条件就首选洗手液流动水洗手;

  如果外出时不一定有流水,可自备有效的手消毒剂或用含消毒液的湿纸巾擦拭替代。

  3。对洗手液有什么要求吗?

  陆群:普通洗手液即可,但不建议用肥皂,因为潮湿的肥皂易细菌生长,可造成再污染;洗手液也建议使用一次性抛弃型的,不要反复盛放可能已污染的洗手液瓶。

  4。在医院、商场等人员密集区域,是否有必要增加洗手频率?

  陆群:在人员密集的公共区域,确实你手触摸的地方都有接触病毒的风险,所以应尽量减少触摸,如果接触后需要进食、触碰自己脸部、与别人接触等,建议都要洗手或给手消毒;全民要提倡咳嗽礼仪,用纸巾捂鼻,无纸巾用肘;不要随地吐痰,有发热咳嗽要戴口罩及时就医,这是减少病菌传播很重要的措施,也是文明的表现。

  医院的手卫生要求会相对高一些,我院2013年开始就在医院公共区域遍布了手卫生设施,包括入门诊急诊的大门口,提供给患者、陪护者、医院工作人员使用,去年10月开始在全院公共区域张贴咳嗽礼仪的宣传教育提醒图片。每年的5月,我们开展感控月活动,其中包括对民众的手卫生宣讲,手把手进行演示如何正确洗手,并赠送速干手消剂。

  5。外出时佩戴手套来保持手卫生可行吗?

  陆群:不可行,不建议,手套反而有可能成为污染源和传播途径。

  首先,手套不一定安全,如果真的接触到病毒,普通手套起不到防护作用,在一线临床,医护人员是佩戴医用手套来防控感染的;

  第二,外出时手套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公共设备,如电梯按钮、大门等,那么再用手套触碰自己时一样可能传播病毒;

  第三,手接触外部环境后可随时清洗消毒,但手套却会至少在一天内重复使用,一旦湿了、脏了,更容易成为污染源和传播途径。

  总之,即使医疗机构佩戴医用手套也不能代替手卫生,佩戴手套和脱去手套同样要做手卫生。

  记者 章贝佳

  制图 刘静楠
  
通讯员 方序 王意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