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以“溯源烽火货币·传承红色金融”为主题的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金融博览馆首届货币文化节近日圆满落下帷幕。本次文化节作为学校深化文化育人、弘扬金融文化的重要创新举措,通过两场高水准专题讲座和一场主题鲜明的货币展览,成功为师生和社会群众打造了一场融知识性、教育性、思想性与时代性于一体的金融文化盛宴,反响热烈,成效显著。
聚焦红色根脉·传承金融薪火 文化节的核心亮点之一在于对红色金融文化的深度挖掘与生动呈现。专题讲座“浙东红色货币解读”,引领师生穿越历史烟云,深入剖析了浙东抗日根据地时期发行的抗币在极端艰苦条件下支持革命战争、稳定经济、保障民生的非凡历程。讲座以详实的史料和生动的叙述,将货币史与革命史紧密结合,深刻阐释了红色金融所蕴含的艰苦奋斗、服务人民、开拓创新的精神内核,为师生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课。

同期举办的“烽火印痕·赤币遗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八十周年浙东红色金融货币展”则将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以实物形式直观呈现。展览精心展出了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至解放战争时期各根据地发行的珍贵纸币、代用币、金属币等实物及图文资料。师生们得以近距离观摩这些承载着烽火记忆的“赤币遗珍”,感受其独特的设计魅力和厚重的历史价值。

活动吸引了钱塘区金沙湖实验学校的师生前来参观,共同开启一场生动鲜活的红色金融启蒙之旅。展览现场,“一张货币,一段烽火岁月”的沉浸式体验,使师生深刻理解了红色金融在党的领导下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事业作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在孩子们心中悄然播下了知史爱党、懂金爱国的种子。

融合古今科技·赋能文化传承 首届货币文化节不仅追溯历史,更着眼未来,巧妙展现了传统金融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专题讲座“古币辨伪鉴真——科技赋能下的探索”成为一大吸睛点。讲座系统传授了中国古代钱币的形制、文字、材质等传统鉴定知识,并重点展示了现代科技手段(如材质光谱分析、高清显微成像、3D数字扫描、大数据比对等)在古币真伪鉴定、断代研究及文物保护中的革命性应用。这种“传统经验+现代科技”的授课模式,打破了纯经验鉴定的局限,极大地提升了鉴定的科学性和效率,让师生们大开眼界,充分感受到科技赋能下货币文化研究与保护的新图景,激发了大家对金融科技与历史文化交叉领域的浓厚兴趣。

活动反响热烈,育人实效显著 首届货币文化节自启动以来,吸引了学院广大师生及周边中小学生的积极参与,活动现场气氛热烈,互动频繁。师生们普遍反映,系列活动形式新颖、内容丰富、立意深远。通过专家的深度解读、珍贵实物的近距离接触以及科技手段的直观展示,大家不仅系统学习了货币金融知识,提升了专业素养和辨伪技能,更重要的是,在红色货币所承载的革命精神感召下,深刻领悟了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增强了作为新时代金融人的文化自信和历史担当。

圆满闭幕,开启新篇 首届货币文化节的成功举办,是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在探索文化育人新路径、打造校园文化新品牌方面取得的重要成果。它不仅系统梳理和生动展现了中华货币文化,特别是红色金融文化的深厚底蕴与独特魅力,更创新性地将历史传承与科技前沿、知识普及与价值引领有机融合,达到了启智润心、铸魂育人的良好效果。首届货币文化节的圆满落幕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未来,学院将持续深化货币文化与金融史的研究与教育,不断丰富活动形式和内涵,努力将货币文化节打造成更具影响力的校园文化品牌和思政教育平台,激励一代代金融学子铭记光辉历史,传承红色基因,掌握过硬本领,勇于开拓创新,积极投身于建设金融强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让古老的货币文化在新时代焕发出更加璀璨的光芒。(通讯员 何雯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