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积极落实“双减”政策,丰富学生寒假生活,让小学生度过一个快乐、充实、有意义的寒假,围绕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积极落实劳动实践教育,满足小学生知识拓展、兴趣培养、素养提升的需要,浙江省杭州第十四中学附属学校作为浙江省劳动教育网络工作室的一员,于1月19日至1月23日开展为期5天的《猴年马月》《指尖承非遗》寒假劳动实践公益课堂。劳动教育名师网络工作室面向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发布了寒假公益课活动,全省各地学生通过自主报名的方式参与本次活动。

  一、《猴年马月》

  《猴年马月》课程是以十二生肖为主线,以与十二生肖有关的生肖故事和生肖绘本为主要教育载体,整合其它学科的实践活动类课程。

  首先,学生们通过童话故事开启想象力,了解了生肖的起源,明白了十二生肖是由十二地支和十二种动物融合组成的,体验了中国传统的年历文化,并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搜集记录组员生肖信息。

  接着,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运用生肖纪年法用生肖表示时辰,同时在老师的指导下自己动手制作生肖时钟。孩子们发挥想象,设计了各具特色的生肖时钟,展示了孩子们独特的创造力。

  之后,许燕老师指导学生畅想生肖歌曲,学生在音乐聆听、活动参与中初步了解十二生肖这一民俗化的人文主题,感知和体验各种生肖动物的特征,对传统文化中的生肖形象进行感性认识。

  然后,蒋欢老师带领孩子一起设计生肖寅虎形象,动手制作生肖寅虎的花灯,学生在实践体验活动中感受艺术之美。同学们设计制作的寅虎花灯姿态各异,造型独特,有的瞪大眼睛,张开四肢,尽显“丛林之王”本色;有的将前爪握拳放在脑袋下面,显得憨态可掬;有的快乐地眯起眼睛,洋溢着过年的欢乐;还有的头戴帽子,仿佛一名威风的“丛林探长”。

  最后,学生运用所学到的生肖知识,自主拓展收集相关资料,从生肖的来历、文化背景、寓意象征、相关的俗语成语等入手,探究自己的生肖,并将研究结果制作成生肖小报。

  学生在传说故事中探寻生肖的起源,了解生肖;学生在生肖百科的陪伴中拓展知识面,增加知识储备;学生在生肖绘本的熏陶中积累沉淀、展开想象;学生在续编生肖故事的过程中锻炼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走进《猴年马月》,老师和学生们将一起来寻找关于生肖的小秘密,让学生认识生肖、了解生肖、爱上生肖进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二、《指尖承非遗》

  《指尖承非遗》课程以浙江本土非遗艺术为主线,选取浙江省内各地具有代表性、融合多学科、兼具观赏性的非遗艺术,以绘画造型、手工制作和艺术展演为主要教育载体,并有效融合美术、音乐、劳技等学科的劳动实践类课程。

  首先,学生在老师带领下学习蓝印花布的历史,了解蓝印花布的制作原料——蓼蓝,学习蓝印花布的不同分类和制作过程,在课程中以感知非遗。

  接着,学生学习了蓝印花布的制作过程和技法,并动手进行制作蓝印花布。原本普普通通的一块白布,在孩子们的巧手下不一会儿就变成了一块块独具特色的蓝印花布。

  之后,学生在老师指导下学习古代印刷史,对比不同的印刷方式,探寻木活字的特点。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仿佛跟着老师一起把握时代的脉络,追溯历史的印记,亲眼见证了这一文化奇迹。

  然后,学生通过观赏舞狮表演,了解舞狮文化地历史渊源和现代发展,探寻舞狮服装特点。学生在非遗表演中感受其非凡魅力,在模仿、探究中锻炼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

  最后,学生学习制作可活动的舞狮小玩具,用绘画和手工的形式进行表现,并尝试用舞狮小玩具对狮舞进行模仿。学生们亲手制作的舞狮小玩具不仅造型逼真,而且充满创意,拿在手里真让人爱不释手。

  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探寻非遗艺术的历史演变,了解非遗的形式特点;在非遗制作、非遗展示与表演中感受其非凡魅力;学生在模仿、探究中锻炼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和创新能力。走进《指尖承非遗》,一起认识非遗艺术、了解非遗艺术、爱上非遗艺术、传承非遗艺术进而热爱中华传统文化。

  本次活动获得了学生的喜爱,家长的好评。活动虽然已经结束,但省劳动教育工作室接下来还会有一系列的寒假劳动实践公益课堂,大家可以通过之江汇点击“五育七彩 快乐网课”继续进行报名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