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6日,杭州市教育局公布了全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首批试点学校名单,这条消息引起家长们的强烈关注。

  不断有家长提问:这55所试点学校是怎么选定的?为什么有的区上榜学校多,有的区上榜学校少?没选中的学校是不是较弱?今后怎么发展?

  针对这一系列问题,杭州市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做了以下解读。

  1、什么叫提质强校?目标是什么?

  答:今年3月,杭州市教育局发布《杭州市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实施方案》,其中提到此举是为全面提升杭州市公办初中办学水平,努力打造“家门口的好初中”。

  具体的行动措施有8条,涉及公办初中的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课程改革等多方面,具体包括办学条件提升行动、新名校集团化行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行动、高水平校长队伍建设行动、课程改革深化行动、教科研工作促进行动、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特色项目培育行动。

  几位校长都提到学校能入选55所首批试点学校,是因为“特色项目”,就是第八条行动措施。除了这一条,其余七大行动也都在同步进行。

  目标是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全市公办初中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特色明显增强;城乡学校差距不断缩小,公办初中的社会认可度、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更好满足杭州市民对优质初中教育资源的需求。

  2、提质强校的手段是什么,政府有哪些支持?

  答:首批试点学校选出后,教育局将支持鼓励试点学校在学校办学机制、人事管理制度及教育教学改革等方面先行先试。2021至2024年,逐步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域推进。

  市教育局建立“公办初中提质强校行动”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提质强校行动”的实施和管理工作,将“提质强校行动”列入对各区、县(市)教育工作业绩考核指标,纳入政府教育履职评价范围。各地都要研制区域实施“提质强校行动”工作方案,统筹资源,加大投入,保障专项行动的有效落实。

  3、没有入选的学校,意味着什么?有强弱之分吗?

  答:文件中说,各地教育行政部门遴选区域内不同办学特点和办学层次的公办初中作为“提质强校行动试点学校”(以下简称“试点学校”),分批推进“提质强校行动”。

  不同办学特点和办学层次,不同城区的教育局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认为提质强校要让老牌名校找到新的发展点,继续提升,也有的认为需要照顾相对薄弱的学校,让他们迎头赶上。

  教育局相关部门负责人说:“看看提质强校的文件就知道,没有规定是弱校还是强校,关键是看学校如何通过切合学校实际的项目来推进提质强校。”

  这些入选学校是首批,接下来最终目的是提升整个区域公办初中的办学质量。

  4、提质强校行动面对的是所有公办初中吗?

  答:提质强校行动是秉持“办好家门口每一所初中学校”的理念,坚持面向全体,办好每一所初中学校、教好每一名初中学生。遵循“综合施策、优化环境、注重内涵、提升质量”的工作思路,激发公办初中办学活力,全面提升公办初中办学质量。

  5、公民同招后,公办初中和民办初中站在同一起跑线,有了相似的生源,公办初中提质势在必行。从现在试点到2024年结束,如何检验计划实施成果?

  答: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要让公办初中的社会认可度、群众满意度明显提升,更好满足杭州市民对优质初中教育资源的需求。

  6、提质强校,要“强”哪些方面?

  答:提质强校行动的工作目标是经过五年左右的努力,实现全市公办初中学校在原有基础上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办学质量明显提高,办学特色明显增强。

  7、余杭区分布很均匀,西部、中部、东部、南部各一所,是按照地域选的吗?

  答:各区原本学校数量不一样,并非平均分配。

  8、文件中说积极提升校本化研究,是要每个学校编自己的校本化课程吗?

  答:各试点学校以项目为抓手,积极开展校本化研究,指的是各公办初中培育具有自己学校特色的项目,围绕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以及课程改革、小班化教育等方面,实施“一校一策”,完善特色项目培育建设方案,争取三至五年内打造一批高质量的公办初中特色项目,推动全市公办初中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