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暮春三月,浙江的中小学生终于重返校园,结束了新冠肺炎疫情以来的居家网课生活,宁波华茂学校的校园也恢复了活力。

  徐万茂的办公室就在这校园中,听着校园内渐起的书声、乐声和孩子们的笑声,75岁的他,脸上满是欣慰。

  从教具厂起步到建立庞大的教育集团,华茂走过的近50年发展历程,用徐万茂自己的话来概括,是“没有离开过家乡,也没有离开过教育”。在企业家之外,他更认同自己“教育家”的身份,始终守住初心,专注于美育、科技和国际教育本土化,希望在宁波东钱湖打造出一个“教育界的达沃斯论坛”。

  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这是华茂的经营理念,也是华茂集团董事局主席、华茂教育集团董事长徐万茂一直坚守的。

  由浙商总会公益慈善事业委员会出品、都市快报快公益策划、浙江中烟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支持的“浙商·责任之魅”系列访谈本期推出:

  徐万茂:我要在东钱湖打造一个“教育界的达沃斯论坛”

  丨点击观看徐万茂谈责任之魅

  本文大概

  3984字

  阅读需要 

  10分钟

  徐万茂

  华茂集团董事局主席、华茂教育集团董事长

  问:华茂为什么选择专注教育?

  徐万茂: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得想清楚自己一生当中究竟要做什么。人的精力有限、能力有大有小,像我没有大本领,只能选择一样。那选择的事首先是对国家、对社会有益的,对下一代是积德的,所以我是铁了心要做教育。

  徐万茂喜欢用“三点三园”来概括自己近50年的创业历程:“三点”是企业发展的脉络——发祥于四明山区—划开鄞县大道两翼—聚焦东钱湖;“三园”是企业发展的重心——打造教育产业园、教育博览园和教育研究园。他说自己从来没有离开过家乡,也没有离开过教育。

  上世纪70年代,华茂集团从一个就地取材的竹编工艺厂做起,转型创办了中国首屈一指的教具企业,再发展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民营学校,产业版图沿着东西走向的鄞县大道两侧发展,一路向东,最终在东钱湖形成集聚效应。

  华茂创业的竹编加工厂时期,右二为徐万茂

  其实,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徐万茂创立的“七色花”教具品牌产品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70%,产值近10亿元,还获得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儿童智能开发金奖”,教育产业园已初具雏形。徐万茂说:“我们的第一桶金来自于教育,所以要回报于教育。” 

  1998年,华茂在鄞县新城中心拿到 500亩地,集团董事局会议针对这块地的投资方向,有过一场激烈的讨论:投资地产还是投资教育?董事局大部分人投了反对票,认为做教育吃力不讨好,投资房地产却能快速收获“热钱”,投资回报更加丰厚。

  而徐万茂在教育与房地产之间,力排众议,坚定地选择了前者。他说:“你得想清楚办学校究竟为了什么:是重在经营,还是为了人生中去办一所真正的学校?华茂定了一句话,‘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这就是华茂的经营理念。”

  随后,华茂集团投资6.5亿元,重资产兴办了华茂外国语学校,“教育博览园”的篇章就此打开。

  徐万茂认为,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最大的不同,就是要为社会提供更多的选择。他希望打造一个素质教育的实验场域。

  徐万茂(右一)和学生们在一起 

  华茂学校提出十六字办学理念:承认差异、提供选择、开发潜能、多元发展,要做“立足本土的国际化教育”,培养“学海无涯‘乐’做舟,多才多艺的‘英’才生”。

  2008年,徐万茂还将自己毕生收藏的3500余件艺术珍品悉数捐出,陈列在新建成的华茂美术馆中,面向社会公众开放,每年接待中外观众20余万人次。

  问:华茂为什么想做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

  徐万茂:教育最高的层次是要出教育思想、理论,然后把这些思想、理论,通过论坛向世界弘扬。这是我最想要做的,这也可以达成教育行业产业链的一体化。

  2002年,因办教育带来良好的社会信誉,华茂在风光旖旎的宁波东钱湖畔拍得一块276亩的土地,徐万茂脑海里跃然而出的想法是:在这里建教育国际论坛,建艺术教育博物馆!他在心里默默规划着“三园”里的第三个“园”——教育研究园。

  随后,华茂集团发出消息,准备投资“东钱湖教育国际论坛”,希望打造一个达沃斯国际经济论坛式的教育论坛,汇集起世界范围内的专家学者共商教育改革路。

  这次,反对的声音更为强烈:这样的项目,周期长,营利平衡点不明确,市场竞争激烈,论坛纯粹公益性质,企业收益如何保障?作为一个企业,华茂何苦要去担教育研究与改革的担子……

  华茂外国语学校、华茂国际学校校园俯瞰图

  面对争议,徐万茂再次谈起了自己办教育的初心和“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的理念。“当时提出这句话,好多领导、好多朋友指着鼻子说我‘夸夸其谈’。但我讲,没有社会效益哪来的经济效益?!华茂既然立足于教育,就不是纯粹搞经营。一个企业来做教育的事情,就要定位以社会效益带动经济效益。两者之间一旦有矛盾,肯定是经济效益服从于社会效益。只要我们做的事是对社会有益、有影响的,我们尽量把经济效益放到后面。”

  在他的坚持下,华茂集团终于与东钱湖管委会签订项目协议,预算投资20亿,计划打造“达沃斯”式的教育论坛。2010年2月,东钱湖教育国际论坛正式破土奠基。围绕“创建高品质的国际艺术和教育交流综合体”的核心目标,构建起论坛会议中心、艺术教育博物馆、会议酒店等22幢总部机构及艺术家工作室核心功能设施。华茂艺术教育博物馆现已建成,预计将在今年下半年面向公众开放。

  东钱湖国际教育论坛奠基

  问:华茂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解是如何变化的?

  徐万茂:教育是一个最大的公益事业。它对一个国家、对一个社会、对一个家庭,都太重要了。

  在宁波,历来有着乡贤捐资办学、捐资助教的传统。徐万茂在教育产业赚得的第一桶金,最初就是以这样的形式回馈到教育中去的。

  1993年,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大会上,华茂集团向北师大、华师大等六所师范高校共捐资120万元。

  1996年,华茂集团向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分两笔捐款共计400万元,专项设立“徐万茂基础教育研究基金”,以配合国家教委对基础教育基金的投入。

  1997年,华茂集团捐赠300万元人民币,用于推动中小学劳动技术教育改革实践与研究和师资队伍建设,同时捐赠价值300万元的教学仪器,帮助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

  近20年来,据不完全统计,建校舍、助学子、援灾区,华茂无条件地为各类助学项目累计捐资1.3亿多元,温暖了许多因家境窘迫而被迫中断学业,或无法负担优质教育费用的学子的心,也为实现教育的优质均衡发展,贡献了一份华茂力量。

  华茂集团向国家教委师范教育司捐款 

  2009年,宁波华茂教育基金会正式成立,致力于扶持教育事业、奖励对教育事业有突出贡献的团体和个人、开展公益合作与交流。华茂的公益行为变得更有效率,目前已助学3000多人次,奖励优秀学生2000多人次,奖励优秀教师4000多人次,累计投入教育项目专项基金1500万元。

  随着在公益领域的深入发展,徐万茂和华茂第二代掌门人、儿子徐立勋发现:传统的捐资助学、建学校等运作型项目虽然是当前主流的儿童教育资助方面的行动方式,但已不是最佳模式。华茂也开始在此基础上,探寻公益事业的内涵化发展之道,从单纯捐钱捐物的“慈善”走向更具现代性的“公益”。

  2013年,徐氏父子推动设立了“华茂·彩虹计划”公益项目,重点关注“新宁波人”随迁(留守)子女的成长和精神需求。徐立勋说:“除了物质层面的帮助和扶持外,‘小候鸟’们更需要的是精神世界的关注,需要社会用平等的眼光与他们交流,需给予正面的引导和鼓励,克服因‘留守’带来的不良影响,培养他们的自信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社会和谐。”

  从2013年首届“小候鸟”夏令营开始,“华茂·彩虹计划”在6年多的时间里,衍生出了众多公益子项目,串联起伴随儿童成长的公益生态链。

  在小学段,有“公益夏令营”、“彩虹之家”、“彩虹助学”等普惠性的公益项目,可以让尽可能多的处境困难儿童、留守儿童参与其中。初中段则面向宁波周边处境困难儿童、留守儿童人数较多的学校设立“华茂奖学金”,并对奖学金获得者进行跟踪回访,成绩优异的可优先录取为华茂“彩虹生”,以此鼓励品学兼优的寒门学子勤学上进。高中段设立华茂“彩虹班”,其中的“彩虹生”除免除学杂费外,还有每月助学金奖学金。而大学生和成人群体,则作为公益志愿者参与“彩虹计划”。

  今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华茂集团还采购了10000余套口罩、6000余瓶免洗洗手液及部分红外额温枪、防护服等共计20万元的防疫物资,运至“彩虹计划”覆盖的贵州、新疆、浙江三省的11所困境、留守儿童集中学校,为6000多名师生开学复课织起了“防疫网”。

  徐立勋说:“好事要做好,尤其是要持续地做好,除了情怀,还需要运作,需要‘经营’的思维。”

  华茂集团发送防疫物资给“彩虹计划”帮扶的新疆库车县色根苏盖特小学

  浙商责任价值观

  徐万茂(左)接受都市快报副总编姜贤正(右)采访

  问:您的财富观是怎样的?

  徐万茂: 我始终把财当成祸,财不是福。财始终是社会的,你仅仅是一个保管员,用这样的心态来做,可能会更好。

  我们家的家训,一个是勤俭、一个是诚信,现在我对下一代加了两个字——“不贪”。“不贪”不仅是诚信,是心里不要贪,什么东西都不要贪,所以也就是“不跟风、不眼红”。

  2008年开始,我们已经请了律师,用两年时间,制定了《徐氏家族共同协议》,约定“分家不分产”,万一企业不行了,一切剩余资产都归学校。

  开始家人不太理解,我和他们讲了一个原则:无形资产是共同的。你不能给徐氏家族抹黑,做对家族有益的事情,这个无形资产你尽管去用。我认为这是最公平的。

  问:您对家族传承如何理解?

  徐万茂:我父亲临终的时候,就讲了一句话:“不要忘记教育。”当时我已经四十几岁了,华茂已经发展得不错了。父命难违,这个不能不听,这句话要牢记在心头。

  作为华茂来说,也不是说下一代一定要做教育,但我只有一句话,你不能忘记教育,教育是你的生命线。

  下一代,未来怎么发展不好说,但在我有生之年,我会坚定不移地把教育做下去。下一代我相信他们也有社会责任感,这么多年下来,他们对教育,还是会继续做下去,我是抱有一定希望的。

  //////////

  本文内容根据都市快报副总编姜贤正对华茂集团董事局主席、华茂教育集团董事长徐万茂的访谈整理而成,“浙商·责任之魅:从价值观到方法论”系列访谈视频节目将在近期陆续推出,敬请关注!

  文字 编辑 排版 / 姜仲迪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