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结束,全国各地陆续迎来了开工开学,大部分地区也即将进入万物复苏的春季。而西北的冬季来得早、去得晚,高原上,去年十月的积雪还没有融化,一层层新的冰雪不断重叠,这样的气候还将持续到五月底。

  漫长得仿佛无边无际的冬季就这样沉睡着,而清醒的人们还必须在风雪中保持日常的生活。就这样,在与大自然做了一辈又一辈斗争的高原人被迫发明了属于自己的创意。

  青海同仁的大山里,就有一支特殊的“护卫队”,她们一年又一年跋涉在每天坚守的岗位上,在寒风中艰难地守护着孩子们的求学路。

  风雪无阻的上学护卫队

  北风呼啸,千里冰封,从出生就看惯了雪景的小卓玛早已对冷有了刻骨的认知。生活在青海高寒地区,哪个孩子又不是这样呢?

  孩子们的上学路

  9岁的小卓玛在同仁市兰采乡王尕唐小学读书,因为上学晚,如今才读到2年级。对于读书,爸爸倒是对女儿没有太多期待,没读过几天书的妈妈却极为坚定地支持。因为妈妈从小就有一个读书梦,现在她希望女儿来替自己实现。为此,卓玛妈妈当仁不让地加入了妈妈们自发组成的护送小队,就算外面的风怒吼得再厉害,也依然陪着女儿融入了门外的风雪。

  连续的降雪已经把通向学校的道路掩埋,好多地方的积雪甚至淹没了卓玛妈妈的膝盖。为了给女儿和其他同学开道,卓玛妈妈和其他妈妈们一起,取出早已准备好的雪铲,轮番开始铲雪。

  进入冬季后,雪铲就成了护送小队的妈妈们人人必备的武器,一铲又一铲,生生铲出一条平稳的上学路,而这,是卓玛妈妈希望女儿无论多辛苦都要走完全程的路。

  给孩子们开路的妈妈“护卫队”

  对于卓玛而言,这是自己平凡一天的开始,因为进入十月后,几乎每天都有妈妈护卫队陪孩子们一同上学。可就算这样,孩子们排成一个小长队出行,摔跤也是难以避免的。许多时候,孩子们一个挨着一个小心地挪动,遇到冰雪深厚的地方,其中一个滑倒,紧接着就会连带着其他孩子一起滑倒。

  “摔屁墩”成了孩子们最不愿意发生的事,也成了求学路上互相打趣的插曲。卓玛常常深一脚浅一脚,踉踉跄跄地在雪地中移动着瘦弱的身体。有时风刮得紧些,她就紧紧攥住妈妈的衣角为自己壮胆,虽是高原长大的孩子,卓玛却最讨厌那些像刀子一样劈头盖脸袭来的狂风。

  给孩子们开路的妈妈“护卫队”

  与别处的孩子见了雪兴奋的样子相比,高原的孩子们见到雪更多的是无奈。他们很少打雪仗,把雪球砸得七零八落四处飞溅更是少有的景象,因为太冷,他们面对雪时少了许多童趣。广袤的荒原闪着银光,卓玛被晃得睁不开眼睛,一双脚早已冻得僵硬,如同脚下毫无生气的大地。

  在边远的高寒牧区,他们像一支支倔强的驼队,风雪无阻地跋涉向前。妈妈们以身体护送着孩子们,保障着他们的安全,直到在校门口和老师完成交接,望着孩子们走进校园开启新的日程,她们才算暂时卸下肩上的担子。

  给孩子们开路的妈妈“护卫队”

  不愿意放学的小卓玛

  上课,下课,习题,休息,小卓玛喜欢学校,除了能知道许多爸爸妈妈都不知道的知识,小卓玛更喜欢教室里的暖和。在家里,小卓玛每到冬天只能靠烧牛粪和捡回的干柴取暖。为了节省夏天晒干的牛粪,妈妈总是给小卓玛裹上一层又一层厚重的衣服,导致她连写作业都快要弯不过胳膊。可就算这样,小卓玛依然冻得小手干裂通红。

  透过门缝飘进屋子里的雪

  在我国北方,每年秋天冷空气自北发端,冬天的脚步最先到达西北、东北地区。与东北平原相比,西北高原地区的冬季显得更加难捱和漫长,曾经甚至一度出现过209天在冬日里的最高记录。每一年,小卓玛都觉得冬天来得特别匆忙,一场雪就能紧急叫停之前的所有欢乐。凝固的空气里,连呼吸都变得僵硬,屋后的整个山脉也被掩埋了魁梧的身形。自由奔跑成了下一年的事情,缩进被子里不是禁锢,反而成了小卓玛自愿钻进去的港湾。

  给孩子们开路的妈妈“护卫队”

  在教室就不一样了,不必担心气候的影响,外面的风再大雪再深,老师也会烧好牛粪给孩子们取暖。相对舒适的环境里,小卓玛终于能脱掉沉沉的外衣松一口气,活动活动被压痛的胳膊,扭一扭僵硬的脖子。小卓玛不愿意放学,因为教室比家里暖和,虽然教室里有时也会暂停烧牛粪取暖,可这已经比家里强太多,能温暖的过冬甚至胜过她对知识的渴求。然而对于老师们来说,有限的牛粪如何能保障烧到来年四月,成了他们每个冬天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孩子们在教室里取暖

  继续保持教室的温暖,就必须持续消耗牛粪,减少烧牛粪的数量,就意味着不得不让孩子们受冻。为了保障孩子们暖暖和和地学习,老师们能省则省,他们的办公场所像冰窖一样,时不时起身跺跺脚搓搓手成了老师们几乎统一的动作。可这样做也需要不时地中止烧牛粪,以保证能长久地对教室保持供应。

  直到“为孩子加一度温暖”公益项目的到来,老师们的心终于踏实下来,也终于能安心地从妈妈护卫队手里接过每一位冒着风雪前来上学的孩子。

  黑煤球成了孩子们冬天

  最贴心的保卫团

  这一天,小卓玛在学校的一整天都没有觉得冷,两只小手也没有畏惧地缩在袖口里,平日里因频繁添加牛粪而不得不多次中止的课堂再没有出现过中断。小卓玛发现,火炉周围整整齐齐摆放了好多之前从未见过的“黑精灵”一样的煤球,下课后,她和同学们都好奇地围过去看了又看。有几个调皮的男孩子抹了一脸黑,惹得全班哄堂大笑,小卓玛更是笑得直不起腰。

  放学时,小卓玛对拿着雪铲等在校门口的妈妈说,今天可真是特别的一天。

  帮忙卸煤的孩子们

  事实上,从这一天开始,这样特别的一天就成了尕唐小学最平凡的一天。

  “为孩子加一度温暖”公益项目,为尕唐小学的孩子们送来了足够整个冬天取暖的耐烧煤炭,保障教室温度适宜,让老师们放心,让妈妈们安心,让每个孩子在学校远离寒冷,拥抱温暖,踏踏实实在窗明几净里成长、拔节、放飞、逐梦。

  加一度温暖,加一度守护,这是每个妈妈的心愿,也是我们对孩子们最贴心的陪伴。在求学路上,除了妈妈们的护卫队,黑煤球更成了孩子们坚定不移的保卫团。

  雪中的运煤车

  为了这份保卫,还有许多人默默藏在黑煤球的背后。在高原,最佳的运输方式是铁路运输,可尕唐小学所在的山区,铁路无法通行,只能选择公路运输。在高原修路本就是挑战,通车的宽度往往很狭窄,尤其在一段又一段山路崎岖连接云天的大转弯处,汽车不易爬行,动力无法给足,再加上几千米的高海拔空气稀薄,如果不是经验丰富的老司机,运输极为危险。

  拿着煤块开心的志愿者

  如果遇到雪被压实的山路,稍一打滑就可能坠入万丈深渊,但为了孩子们的温暖,每一位司机和志愿者都拼上了自己全部的力量。等到终于来到尕唐小学,大家都忍不住为自己鼓起掌来。

  黑黑的小煤球和可爱的孩子们

  这些珍贵的黑煤球成为冬日里照耀尕唐小学最亮的光,也成为像妈妈一样忠实守护着孩子们的最佳保卫。那些童真的笑脸,是回馈这个冬天的最佳礼物。

  截止2021年12月底“为孩子加一度温暖”项目,共计为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果洛藏族自治州、玉树藏族自治州、海东市等5个州市的256所学校的4.5 万余名师生送去了2785吨燃煤,价值人民币400余万元。

  黑黑的小煤球和可爱的孩子们

  新的一年,新的开始,小卓玛“平凡的一天”需要更多人的守护,也需要更多人一起,为高寒地区的孩子们在冬季“加一度温暖”。

  这份温暖,春耕秋种,在冬日释放出最大的能量,直抵人心。

  注:以上图片文字均由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提供

来源:腾讯公益